时间:2018/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对李胜夫来说,好天气席地品茶,真正是赏心乐事。

黄沙坪百年老茶号,木制结构,保存完整,至今仍在生产。

通往资江河道的青砖白灰墙上,仍然依稀可见早年留下的“永泰福”字样。

永泰福千两茶晾置工艺。

恢复传统工艺生产的优质黑茶“寸金虎皮”。

李胜夫15岁起学做茶,在这一行里干了36年。他给我的新名片上有这样一行字:安化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个头衔虽然念起来有些拗口,但在全国也是独一份,自可见其珍贵。我跟他开玩笑,你的同乡陶澍当年官任安徽巡抚,大印上也只刻了“巡抚安徽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16个字。你这里一长串,见人自我介绍,能够顺溜地报出来?他笑:这是文化部门给的正规名称。

一生作茶客,便是世间仙。赖祖上的福荫,自家心底的欢喜,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茶上面,36载茶人生涯,李胜夫成了站在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最高处的几个人之一。年参加工作,在安化木子茶叶站当学徒,跟的师傅叫张汉云,解放前是李氏茶号永泰福的做茶师傅。说机缘也好,说巧合也罢,无形之中延续了这条茶脉不断,再过多少年后说起来也都是段佳话。黄沙坪的永泰福茶号传承了七代来年,解放后公私合营集体化,在时光的流川沉没了好几十年。遇上新千年这个地发千祥的时代,老茶号躬逢盛世而鼎兴,已然超越了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安化独有的特产,也是代表安化黑茶深厚传统工艺和独特地方物产的杰作。上世纪90年代初,廖奇伟、方永圭等几位茶届老先生编著的《安化县茶叶志》说,千两茶大约在清朝同治年间问世。而新的史料和物证表明,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千两茶就作为贡品进入了皇室。安化茶人伍湘安先生专门撰文说过此事。著名茶学家陈椽在《茶叶通史》提到,道光十二年(年),我国通过西北口岸向俄罗斯输出的湖南千两茶就达磅,折合达8万余支。而历史上安化年产千两茶的最高峰不过3万余支,当是在商家手里积累了数年的产品得以一次性销售。历史上千两茶的销售往往和湖北青砖(洞茶)是同样的线路和消费市场,而以安化引茶为原料、在陕西泾阳加工成品的茯砖茶(官茶)则走不同的销售路线和消费市场。但同样作为西北边茶,千两茶和茯茶的销售也存在彼消此长的竞争关系。千两茶销售好的年份,往往是茯茶因故供应不上或销售低迷的年份。这是安化黑茶历史一个奇特和有趣的现象。

年,因为茶叶生产机械的改进,制作耗时耗力、量重转运不便的千两茶停产,由花卷改成花砖,从市面消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缘际会,重新恢复生产了少量产品。又因市场原因,再次隐没不现,掌握千两茶生产技艺的老茶人也在几十年间逐渐凋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人追捧老茶,台湾一批爱茶藏茶懂茶的文化人找出了藏了几十年的千两茶,遂有人追寻到其原产地安化。当时,李胜夫和他的老弟李立夫已经在黄沙坪经营永泰福茶号,开始自己摸索踩制千两茶。当年整个安化知道千两茶的人都不多,情形远没有现在火热。李胜夫犹记得,两兄弟累死累活干一年,也就能赚两千块钱。

我国六大茶类不同茶品,加工方法各不相同,手法和工艺成千上万,难以考量。千两茶的制作,从鲜叶采摘下来到加工为成品,要历经23道工序,以其花白之梗、柔韧之叶,经堆渥之酿、高火之焙,得醇厚之味、通肠之功。李胜夫深味千两茶的奇妙,他一直认为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保护和传承。

为了原原本本恢复千两茶的生产,他遍访安化的老茶人,专门请教永泰福茶号民国时的师傅刘昭德、千两茶边江刘姓传承人刘向瑞,师从白沙溪茶厂副厂长王炯南、安化茶厂副厂长邓南轩,转益多师,传承安化黑茶生产技艺。踩制千两茶,从地牯牛埋桩、七星灶垒造、蒸茶木甑处理到花格篾篓编织,每一处都有讲究。千两茶是茶体和包装一起成型的产品,篾篓在蒸好的原料装入之初是散松型的,要经逐步踩紧、压缩、箍实,其中有一根主篾主导篓子逐渐成型,由持小杠的掌作师傅把握,是千两茶最终形状、大小合乎要求的关键。约年以前,这种篾篓的制作方法已经无人能够完整地复现了,踩制出来的千两茶变形、走样的都有。永泰福茶号的技师曾又明是跟李胜夫学会做茶的,原来干过篾匠,他把篓子拿回家研究了三天,得出的结论是:这根主篾装反了,得上不力。调整过来一试,果然顺畅了。如今找到年前安化恢复生产的千两茶,还可看出得不规范的痕迹。

从年起,李胜夫开始向市、县政府部门呼吁保护传承千两茶传统技艺、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等事宜,得到回应后,他把祖上留下来的珍贵茶品和史料贡献出来,为年安化千两茶和益阳茯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出重要贡献,自己也被认定为这一技艺的传承人。年开始,由市、县政府主导着力打造安化黑茶产业,永泰福茶号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做响了品牌。

作为安化黑茶少有的老字号,永泰福此后的路顺风顺水,年永泰福成为湖南省入选上海世博展示的两个名额之一,入选上海世博中华艺萃馆唯一展示黑茶,入选世博个中国元素之一,永泰福千两茶成为世博博物馆号藏品,当时湖南省只两个产品入藏,另一个是醴陵釉下五彩万花。安化千两茶还被评为年上海世博中华传统工艺特别奖及世博最受欢迎产品。

作为千两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胜夫孜孜不倦挖掘传统工艺中的精华,历史上千两茶的制作有过不同的风格和类型,其中一些属于少量和罕有。如一些史料中记载的“春荘”“广盘”以及和“祁州卷”相区别的“绛州卷”,有些工艺已湮没无闻,有些则是云遮雾绕,八九十岁的老茶人也说不太清楚,李胜夫根据历史记载,请教茶中耆老,一步步成功恢复了这些产品。如广盘千两的踩制,原料只取正口,不取副口,加工过程不打浆,比通常的踩制季节提前一两个月,晾晒天。分出来的茶块重于铁砣,汤色金黄如桐油,口感霸气,沉香浓郁带有油香,叶底簇簇如新旗。虎皮千两则是拣良子货、头纲品,全炕茶,毛茶用七星灶打火,堆高半米,底火温度达到℃,用“一铛水”处理,成色如老虎皮毛之斑斓,油光发亮,焦香著而味酽醇,饮之可醉。

“一件事情必花三分功夫可获十分价值,百年基业端赖全心守护愿得千载传承。”这些年,李胜夫用自己的努力为安化黑茶的文化和技艺背书,他直接和间接把千两茶技艺教给了许许多多的安化茶人。作为连续两届的市政协委员,他在会内和会外,为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奔走呼喊,义不曾辞。

永泰福茶号∣大味必淡,生命如茶长按,识别,加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软件开发总监
土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ly/17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