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读

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基本特征和界定方法。选择湖南省益阳市作为研究的本底区域,将省内其他13个市州作为研究的比较单元。在旅游产业转型大背景下,针对益阳的实际情况提出突出城市规划的旅游职能、精品项目带动、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域旅游、塑造鲜明形象等旅游业开发对策。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无论是旅游接待规模还是旅游业收入均主要集中在资源禀赋优越的重点旅游区域的重点旅游地。这种旅游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已经产生了一些消极的结果:

(1)旅游者过度集中于资源优势地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了破坏,甚至是不可修复的破坏。

(2)资源优势地区人满为患,降低了游客的愉悦感,从而也降低其满意程度,这必然也会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资本集中投入资源优势地区,一方面可能导致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另一方面,不理性的投资可能导致重复建设,给投资和旅游业带来巨大潜在风险。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领域依然集中于热点旅游地和热点景区,鲜见对旅游冷点地区或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成果。国内已有的少数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

(1)对旅游资源区基本概念和总体特征的综合性研究。如刘玉、杨达源等提出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性概念。许春晓认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应成为21世纪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需要完善理论体系,指导旅游开发实践,并提出了旅游资源非优区补偿类型与特征。

(2)就实际区域进行案例分析。朱桃杏、陆林以安微省芜湖市为例探讨了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孙晓玲、陆林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旅游开发的相关对策。

旅游产业转型及资源非优区的机遇

旅游产业转型主要是指基于旅游消费转型所导致的旅游产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关于中国旅游业转型的具体内涵,王大悟认为我国旅游业出现了旅游目的(观光到休闲交流)、旅游目的地(观光到休闲交流)、景区开发(观光型景区到休闲型景区)、旅游服务(导游服务弱化、自选服务增加、个性服务增加、设施舒适、促销服务多样化)等多方面的转型。张辉认为中国旅游产业将出现旅游方式、旅游产业组织、旅游经营空间、管理模式、旅游产品等方面的转型。杜江认为我国旅游产业功能需要已发生从经济导向向社会导向的转变,旅游产业政策需要已发生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向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鼓励出境旅游,继续发展入境旅游的转变。马波认为旅游产业转型涉及总体发展模式、市场供求关系、产业增长方式、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的结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即由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业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对于资源非优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产业转型意味着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会降低,亦即在休闲度假体验型旅游产业中,传统的观光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将减弱,而以往的非优旅游资源在新的背景下经过规划设计将有望成为优质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非优区将可能由旅游冷点地区变成热点地区。因此,产业转型对于旅游资源非优区来说将是重大的战略机遇。

(2)任何相关发展策略的提出都要基于相应的宏观背景,因此在旅游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分析将更具针对性。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这一资源非优地区为案例,研究其在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旅游发展与开发对策。

旅游资源非优区基本特征、界定及案例

(一)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基本特征及界定

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没有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风景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丰度不够、难于形成知名旅游产品的特定地区。笔者认为旅游资源非优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从空间角度来看,具有区域性。即特定地区旅游资源的非优现象是在不同区域范围之内表现出来的,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其非优性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

(2)从时间角度来看,具有可塑性。即特定区域旅游的资源非优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旅游消费大众化程度的加深,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资源非优区新产品、新项目、新形象的推出,旅游资源非优区完全有可能被塑造成为旅游资源优势区。

(3)从资源禀赋来看,具有相对性。即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其资源非优性是通过与区域内其他地区比较而显现出来的,没有比较就无所谓质优与质劣之分。综上所述,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和时段内,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地区在资源品位、资源丰度和规模,以及资源的组合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相对较差的地区,表现为地区总体知名度不高,地区内缺乏高级别的旅游吸引物。因此,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界定主要采用特定区域的比较研究法,主要分为3个步骤:(1)限定区域范围;(2)划分和选择比较单元;(3)确定比较因子。

(二)案例分析

1、湖南省益阳市旅游资源概况

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图1),土地面积1.23万平方千米,人口.6万,秦初置县建城。相传屈原作《天问》于桃花江畔,西汉名相陆贾两次来益阳。“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历史典故发生在益阳古城的龟台山上。唐代名相裴休讲学于白鹿寺。南宋初年,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军活跃在洞庭湖上。从清代至今,产生了陶澍、胡林翼、黄自元、周扬、周立波、周谷城、张国基、叶紫以及莫应丰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目前益阳境内主要的旅游区有:银城健身休闲度假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区、南洞庭旅游区、柘溪旅游区。主要的景点有:奥林匹克公园、周立波故居、梓山湖、桃花江竹海、胭脂湖、花香农家乐、茶马古道等。

图1研究区域

2、比较研究

研究范围限定在湖南省行政区域范围之内。研究对象益阳市属于湖南省的一个行政单元,因此本次研究将湖南省的其他13个市州即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郴州、永州、邵阳、娄底、怀化、常德、张家界、湘西作为研究的比较单元。确定世界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4A级景区6个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比较因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益阳市在世界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5个方面,其指标数据均为空白,仅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1项指标,因此益阳市的旅游资源在研究区域湖南省内处于相对劣势,是湖南省一个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下表)。

湖南省14市州旅游资源综合质量比较表

产业转型下资源非优区旅游业开发对策

益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本底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近年来,益阳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年,益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增长20.3%。但是益阳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项目和产品知名度低,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省内其他地区比较均有较大的差距。在旅游产业转型大背景下,以下策略值得借鉴。

(一)突出城市规划的旅游职能

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城市用地,确定规划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生活居住、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绿化等用地。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对城市的旅游、休闲、游憩功能重视不够,在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下的休闲时代,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居住、交通,以及旅游、休闲游憩功能。益阳作为一个旅游资源非优型城市,城区内缺乏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但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闲的城市气质,因此在益阳的城市规划中,要充分重视研究城市的旅游、休闲游憩功能,在用地、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二)精品项目带动

益阳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资源品位不高,没有相当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而从益阳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正好处于湖南省旅游中心城市长沙和旅游龙头张家界之间,无著名旅游景区和景点的益阳在“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这一旅游走廊上只能成为一个尴尬的过境地。因此,益阳要想摆脱“旅游流穿肠过”的窘境,由旅游走廊上的过境地转变为中途目的地,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并最大程度地创造旅游效益,就需要实施精品项目带动战略:即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选择市域内旅游发展有一定基础、有相当潜力和可持续性的景区、景点,通过资金投入将其打造成益阳旅游精品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大手笔的营销推广,扩大其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其成为“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旅游走廊上不可忽视的旅游吸引物,最终实现少数精品项目带动益阳全市旅游业大发展的目标。

(三)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旅游经济主体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在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制度制定、游客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等方面开展协作的一种旅游经济活动。笔者认为,对于旅游资源非优地区来说,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旅游发展策略。从益阳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下区域合作模式可供参考:(1)串进“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旅游走廊(图2)。由于长(沙)张(家界)高速公路、长(沙)石(门)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看,益阳是这一旅游走廊上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乏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和景点,使得其实质上成为这一走廊的过境地。因此,推广这一模式,益阳首先要与走廊的长沙、常德、张家界在游客资源共享、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与推广两个方面达成协议,然后实施精品项目战略加以巩固。(2)嵌入“环洞庭湖旅游经济圈”(图3)。“环洞庭湖旅游经济圈”主要包括岳阳、常德和益阳3个地级市,环洞庭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因其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已经深入人心,这种整体的固化性容易使人产生旅游资源同质性的误解,因此这一模式的推广重点在于“强化整体基础上的差异化战略”。“强化整体”主要指三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对接等方面加强合作;“差异化”则指三市要提炼出本区域范围内最独特、最具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树立不同的旅游主题形象。(3)融入“长株潭旅游经济圈”(图4)。益阳一方面要通过硬件对接和软件对接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自然生态优越、距离城市群近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品位,把长株潭城市群培育和打造成益阳旅游首要近程目标市场,为长株潭城市群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图2长沙-张家界旅游走廊

图3环洞庭湖旅游经济圈

图4长株潭旅游经济圈

(四)开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在有条件的旅游城市或目的地提出的具有战略性的一种发展思路和理念,即将整个城市或区域作为旅游吸引物,整合、提升和创新一切能为旅游所用的资源和要素,发展成为一个

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现阶段中国旅游业尚处于以观光为主、休闲为辅的大众旅游阶段,该阶段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几乎所有的旅游活动都集中在已经开发成熟的城市或区域范围内某些景区和景点,旅游收益主要来源于门票经济。而全域旅游战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打破上述以景区或景点为载体的接待格局,将整个区域或城市当成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在其间布局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全域旅游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丰富旅游体验,增加重游率,提高旅游效益,同时可满足本地区居民游憩休闲的需求。笔者认为,全域旅游是在旅游产业转型期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思维和理念,同时也不失为旅游资源非优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良策。

益阳要紧紧抓住旅游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利用自身生态本底条件优越,旅游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性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和功能配套设施,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将整个益阳市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弥补益阳市旅游资源的劣势。

(五)塑造鲜明的区域形象

旅游主题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旅游地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旅游主题形象是旅游地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主题形象可以帮助旅游地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如果旅游主题形象模糊,则很难驱动游客的旅游动机,无法获得游客的认同感。世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形象。例如西班牙“3S天堂”、中国香港“动感之都”、法国巴黎“浪漫之都”等。因此,对于旅游资源禀赋相对劣势的益阳来说,将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挖掘和分析,从而提炼出一个鲜明独特而又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主题形象,并通过各种渠道在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推广,使受众认知从而驱动其旅游动机,这不失为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举措。

结论与讨论

如前所述,旅游资源非优区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从资源本身来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界定也应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区段来进行,而这正好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的跨越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契机。本文以一个地区所拥有的世界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A级景区、4A级景区的数量来衡量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综合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仍显得过于简单和单薄,因此旅游资源非优区界定尚需探索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另外,文章最后提出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发展对策不仅对益阳,对国内其他旅游资源非优地区的旅游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针对旅游资源非优区提出的旅游业开发对策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应用会有更理想的效果。

来源:招商与投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dl/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