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沙漠奔跑。 这么说,是因为简直感受不到公路的存在,四野茫茫,无风无草。去往红海的途中,我们的旅游大巴驶过人居区域,要在沙漠公路上经过大约六小时的奔波。公路都是单行,不同方向的车有另一条车道,车流不多,所以大多数时候,就只能感觉到沙漠。 但实际上,埃及的沙漠公路很厉害,即便几百里黄沙寸草不生,公路就跟血管一样四通八达,更惊异的是沙漠里还有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什么季节沙漠里会有河流?(车速太快,无图无真相。) 虽然是沙漠里,该有的颜色一样不少。货车们都比自诩青山绿水的厉害国干净的多,都能辨别出本色。 沙丘形态,跟漫天云朵一样淡漠地妖娆,爱长啥样就啥样。在加油站还看到员工加油之余,还擦拭小桶油的外壳,让油桶们看起来更水灵一点,敬业! 我在埃及还没遇到红路灯,严谨的说是没看到有红绿灯,想必是有的吧,堵车是遇上的,城市路面不宽,所以堵车据说也是寻常事,有钱人也都逐渐撤离闹市区,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所谓富人区,就是无论世界任何角落,都会以财富形式体现出来的人以群分。 埃及是半共和半社会主义的体制,他们有建立在多D制基础上的议会以及总统负责制,这跟我们时zheng圈很多模糊的认识不同,模糊的人们总是把宗教文化跟正字体制混为一谈。 说到宗教文化,他们确实氛围比较浓厚,在卢克索的时候,凌晨四点半,清真寺的高音喇叭震醒了离乡旅人,地导mohamed大诚介绍,他们一天要做五次祷告,每次都是高音喇叭无商量,所以,在这半夜,时长超过半小时的祷告声浪,令我小时候那每家每户有线喇叭的痛苦情结复苏。当然,我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他们也并非传说的那样,并不会祷告时间就丢下工作不论场所人人一致不顾他人的去祷告,该经营的经营,该行路的行路,一切秩序照常。mohamed大诚说,工作繁忙的人,不能按时跟从仪式的,在工作后补上祷告就行。 相对来说,我倒是很感兴趣他们的民间文化。埃及这个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上世纪的土豪之一,从这一路我奔波的光景看来,如今确实相对的落后了,有我们八十年代的既视感。资源的丰富,并不一定会保证生活的平和优厚。如今从表象看来,埃及的经济发展显得比较艰难。我们在各处驱车的过程中,偶尔有看到地下资源钻井,但是规模都比较袖珍。大片的风车在慢慢转动,我不知道这么慢速转动的风车是如何发电的。埃及用电估计不是很宽裕,我们在一个酒店,下半夜发现手机无法充电,原来是电路分两条,除了如厕一条,另一条下半夜要停止供电的。 这让我想起中世纪欧洲跟中东的几场战争,被史称为“香料战争”,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香料并非仅仅食用,而是更多的使用在医疗方面,抢“香料”,实际就是“抢命”,所以中世纪,香料是中东地区最令人羡慕的资源。如今,从整个中东来说,从他们被发现地下富得流油之后,骤然富硕起来,到战乱不止,根源是可以想见的。 走车随拍,现在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如今并不那么OK,一些民房,总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眼帘——房子基本都是没有结顶,一层或者二层之上有着一柱柱钢筋朝天的水泥墩子。这是什么风格?人居区域的野溪两边生活垃圾不少,不过水源本身倒很清澈,动态车拍,依然倒影如镜。 农民赶着驴车,农妇在几乎无人的路边摆着小摊(人多的景区,几乎没有见到女人经营的,都是大老爷们兜售),路边店三三两两的人群,不知道是等班车还是消闲,总之能感觉到这里的制造业不热,否则从人的步履中就能感受到。 由卢克索向红海,是由南到北,一路上,为了避免大家昏昏欲睡,会唱汉语歌《一千个伤心的理由》的mohamed大诚,开始跟大家说一些埃及的民间文化风俗。 南方,在埃及本国来说,属于相对落后地区,越落后的地方越讲究,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一般会父母推荐,然后相亲,相亲后即便对上了眼也是不能能牵手或者随便约会的,男女界限很重要。如果男方觉得不对眼呢,那就要费点周折,因为不能直接拒绝,要客客气气:“你家姑娘万分好,只是缘分还不到。” 跟中国《诗经》里写的那样:你的品德美誉,永远铭记我心。(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嘿嘿,就是个“齐大非偶”的故事再生版。 如果女方看男方不中意呢?一样的,必须客套:“你家小伙实在优秀,我家姑娘求学未完。” 无论话说的多么周全,反正意思就是:拉倒吧,我不跟你做亲家! 埃及男方,经济压力社会压力都非常大,仅拿娶妻来说,恋爱的一切费用必须男方负责,只要确定恋爱关系,就会有不断的经济支出,女方生日,女方消费,女方父母生日,女方父母消费,女方提出来的一切要求,男方几乎都必须无条件达到。达不到怎么办?一拍两散咯。 这样的支出一直要持续到结婚,结婚费用包括家具装饰也男方负责,彩礼和房子费用也男方负责。女方会跟熟人间邻居家攀比,所以,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的事。一些小家庭物品,采办的依据不是需要与否,而是必须,别人家有,我女儿也必须有!至于以后用不到,浪费?那不是事儿。 我天,这哪是埃及?这完全是咱国大种花啊。这压力很亲切,有木有? 蛋是,这还没完!埃及的夫妻离婚,女方必须受法律保护分割一定的财产,并且,男方有义务赡养她到再婚为止,如果女方不再结婚,男方必须为她终身的生活担负经济责任!终身! 房产是永久权。在卢克索这类南方地区,必须几世同堂,父母出资建房,所以,我们一路上看的朝天钢筋柱子的房子,就有了解释了:这是生了儿子的家庭,当儿子上了高中或者上了大学,就得开始盖房子,没有钱?一年盖一点,盖好了,儿媳妇才有可能来。 不过,相比南方,埃及北方,比如开罗等地,西风和畅,开放得多,自由恋爱不用说,儿媳妇不一定必须跟公婆住在一起,完全可以小两口自己去买房。虽然婚姻还是符合古lan经,可以一夫四妻,但没钱想都别想,何况规定必须完全公平对待,没有妾的概念,全部是妻子。参照上边婚恋条件,这不光是婚事,是经济的工程。生育方面,多生多育已成过去式,mohamed大诚是家里第六个,下面还有弟弟。而现在一般家庭就是俩孩子,原因:经济第一。 北方是房开建房,好的两万一平。买房租房炒房……一样都不少。 埃及有基本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不过私人学校尤其幼儿园,特别贵。一年大约十万人民币。 餐馆和景区,也有一些孩子伸手要钱,要吃的,不知道是真穷还是谋财之道。但是富贵和贫穷,全世界都一样。开放和宽容程度,实际就是经济的发达程度。 沙漠里没有人,广告牌不少,无处不在的肯德基老爷爷,跟无处不在的中国大妈一样牛。 缺水的沙漠,植物都特别坚强,虽然一路上,驶出城镇以后,就是黄沙漫漫、荒芜之地。连一棵绿色的草都没,但却会惊奇的发现,它们还能开着花。埃及的环境我还有一个感觉奇怪的就是,竟然不飞沙,就是在帝王谷那摩肩接踵的人流里,脚下的鞋子虽然在沙土里,都依然红是红来白是白,事实我后来去冲沙也没脱鞋子,但是回国后我也不用洗鞋子。 更奇异的是,几无人烟的荒漠里,还会有一个女子牵驴慢行,遛驴?还是回娘家?不可能放牧这头驴啊,因为我说了,一棵绿色的草都没! 而这女子绣花红裙黑头巾,美极! 我们到达红海,地标:赫嘎达(标准地名应该是:洪加达),已经傍晚,入住ROYAL皇家酒店,发现这酒店比卢克索的酒店更加豪华和美,第二天起来才发现他们的后花园和游泳池场地大极了。他们的自助餐,咖啡好喝,其他食物我不能评价。蛋糕品种很多,款式美丽,当然,款式无数口味一致,好在我爱吃蛋糕,不惧肥肉待发。 酒店大厅饮料免费,喝酒自费。游泳我是不会去参加的,观赏不错,中国大妈可以欣慰下,此店内住了非常多的欧美游客,在游泳池里,这些大爷大妈整齐划一大喊大叫兼各种肢体动作(叫的什么,我肯定听不懂,不过也若我们的大妈唱红歌类似吧),所以当我走过大厅,看到有中国大妈在屏气静声舒展腿手练神功,我也就释然了。 红海的城市,显然比卢克索看起来现代多了,植物都有热带地区的风格,街道上民族风情浓厚,古埃及的代表物,上埃及莲花,下埃及纸莎草。在现代随处可见。 在中东情调的音乐声中,满街乱走,店主们用奇异发音的汉语“蕾火、蕾火”的招呼我们,东西大多只要一美元,onedollar,基本上能看出生意都很萧条。我不由得心生戚戚,文化富翁,资源大户,却给人落难王子的感觉。店主们卖的除了本地香精香料,基本都是义乌货,可能都去过义乌吧,都会几句汉语,当我们笑颜相对,他们就合十:谢谢蕾! 他们有的也会朝我大喊:“IloveyouChinese!”我被国内有些攻略游记洗脑——有些游记说会被纠缠,虽然我未必全信——但也没敢直接回复:“Iloveyou.too!”我只是一概的回复以:“thankyou!” 抱歉! 这天上午,其他部分团员去海上玩浮潜项目了,我不敢涉水项目,就和家长来到了红海边。酒店有免费专车运送旅客来往,司机很和气也很有礼貌,我家长帮着关了一次不那么灵光的车门,他感谢了好几次。传说中的红海,既不红,也不壮观,可能我去的位置就不是壮观款,这是一个游泳晒太阳的休闲区,孩子们在海滩上奔跑嬉戏,海水里泡着和海滩椅子上趴着的男男女女,大约基本都来自北欧吧,皮肤白的杠人眼,毕竟那些地方冰天雪地,到这暖冬的地方晒晒太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沙漠之生命的源泉,海风微微吹拂,我走过几个修船的工人身旁,站到突进海岸的一块地方,一望无际的波涛,让我想起三千多年前,红海为之干涸,让摩西带领六十万以色列男人拖家带小走出埃及,在西奈的旷野里飘零了四十年。 三千年后,一个东方女子站在这里,红海不用干涸,我也不用飘零,我来只是看看,一滴也不带走。bye!totheRedSea! 陈皮朵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