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能控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24/5648524.html 广东省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薛桂荣 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薛桂荣:衡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殊味道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罗宇雯图/晚报记者陈太仰)“衡阳给人的印象特别好。”广东省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薛桂荣作为湖南益阳人,与衡阳有过五六次交集。“第一次来衡阳是20世纪90年代”。他告诉记者,每次来衡阳都有不同的感受,“觉得衡阳变大了,变漂亮了”。此次从高铁站一路看来,薛桂荣觉得道路很宽敞,体育中心很气派。而他每次来衡阳则必去南岳。“南岳不仅是自然风景,还是历史名山,佛道合一,非常典型,并且很有特色。” 在薛桂荣的印象中,“衡阳是个很好的地方,是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自然风光和经济实力都很有名。从地域上讲,衡阳还是湖湘文化源头之一。” 衡阳作为重要的交通节点位置,据他了解,在通火车之前,衡阳是内地沟通岭南的主要交通要道,到盛唐时期才打通了第二条要道。薛桂荣说,衡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特殊的味道”。因为古人认为衡阳是内地最南边的地方,离开衡阳再往南走就是比较偏远的蛮荒之地;因此,在唐宋时期很多著名诗人贬谪后经过衡阳,到永州、岭南一带,留有诸多“衡阳印记”的名篇名句。 “如今,衡阳的发展也反映了湖南的发展,作为湖南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它发展得越来越好!” 渝北新闻社社长、总编辑李劲松 渝北新闻社社长、总编辑李劲松:衡阳人的热情、淳朴让我感动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罗文鹏图/晚报记者陈太仰)昨日下午,来自山城重庆的渝北新闻社社长、总编辑李劲松,抵达衡阳后稍作休息就爬上了岳屏山。登上山顶,他惊奇地发现,岳屏山不仅仅是一座自然的山体。“有抗战文化,有蒋中正题词的纪念塔。”他说,他第一次知道了衡阳不仅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而且还是一座英雄的文化名城。 除了南岳衡山,李劲松此前对衡阳并不了解,到湖南来旅游,也只去过长沙、韶山。但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衡阳给他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印象。 在去岳屏公园的路上,他找了一位中年男子问路,对方告诉他“往前直走,再右拐就到了。”正走着,那位中年男子担心他走错,又赶上来补充道:“要直走到第二路口再右拐。”这个温馨的举动,让李劲松觉得很感动,“这位市民让我感受到了衡阳人的热情、淳朴。” 他从工作人员准备的资料中还了解到,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是衡阳人,衡阳的石鼓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原来衡阳的旅游资源是如此丰富。 李劲松说,到衡阳的第一天,这座城市及衡阳人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像,自此他也有了更多的兴趣去了解衡阳。 铜仁日报社总编辑侯长青 铜仁日报社总编辑侯长青:衡阳既有都市的氛围,文化底蕴也很深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罗文鹏图/晚报记者陈太仰)“这是我第二次来衡阳!”时隔多年,现任贵州省铜仁日报社总编辑的侯长青再次踏上衡阳的土地。这次来衡阳,他的第一印象是:“衡阳不仅有都市的氛围,文化底蕴也很深。” 10多年前,在铜仁地委党校任职的侯长青第一次来衡阳,彼时是来参加一次培训。多年之后,他对衡阳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在头脑中,只记得衡阳是一个老工业基地。” 昨日上午10点多,侯长青下了火车,再次踏上衡阳的土地。在住宿的地方,他捧读了衡阳日报社的介绍资料,以及当天的《衡阳日报》、《衡阳晚报》。 他夸赞道:“你们的报纸办得大气,从广告收益、人员规模来看,衡阳日报社在地市报中是非常不错的!” 一路上车马劳顿,中午休息后,侯长青沿着环城北路、解放路,一直走到了湘江西岸风光带。看着宽阔的江面,不禁有所感慨。他认为,衡阳之所以成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与湘江有一定关系。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湘江水还能保持得很干净,不错!风光带很美,两岸规划的也很好!”侯长青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松原日报社总编刘明学 松原日报社总编刘明学:三江汇合的衡阳,是座幸福的城市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张建新图/记者周琪)这是刘明学第一次来衡阳,从吉林松原到衡阳,他的旅程花了11个小时。 昨天凌晨4点半,刘明学从家里出发赶飞机,在长沙下了飞机转高铁,下午三点终于到了衡阳。来之前,他特意查询了天气,对比一下,衡阳的气温虽然只比松原高了几度,但下了火车后,外套却再也穿不住了。“衡阳的四季不甚分明哦。”刘明学有些玩笑道。 从火车站到入住处,刘明学一直都在注视车窗外的沿途风景。“感觉这个城市的绿化特别好,居民楼旁边都是一片片绿色,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是非常好的。”刘明学认为,衡阳的确是一座宜居之城。 湘江拉近了刘明学对衡阳的亲近感。他的家乡松原就是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在他看来,有大江大河抚育的城市是幸福的。当他从昨天的《衡阳晚报》读到湘江、蒸水、耒水在衡阳城区汇合,形成罕见的风水地理奇观,他亲切地称呼衡阳为“水乡”。 采访中,刘明学热忱地向记者了解了衡阳的人口、行政区划等情况,对南岳衡山也充满了期待。 柳州日报社总编辑助理李广西 柳州日报社总编辑助理李广西:家乡衡阳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本报讯(文/晚报记者谢小青实习生刘梦婕图/晚报记者陈太仰)名为李广西,却不是广西人,而是个地道的耒阳市余庆乡人,只是年去广西柳州发展后,他就一直在当地定居。 但是,不管在他乡多久,乡音都不会改变。当一溜溜的耒阳话从他嘴里蹦出来后,记者便几乎忘了他叫“广西”。 由于家人都在柳州,这28年来,李广西只回过2次衡阳,最近的一次是在年。这次回家,他觉得,“不管是在城市建设、市容市貌,还是交通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以前回来一趟需要将近10个多小时,湘桂高铁开通后,这次回衡阳乘坐高铁只花了4个小时,而南岳机场即将通航,标志着衡阳已进入了高飞时代。”李广西如此感叹衡阳惊人的发展速度。 李广西看到《衡阳晚报》9月16日特刊《名衡阳》中介绍衡阳籍著名诗人洛夫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年洛夫曾去柳州时,他就以衡阳老乡的身份采访过他。“不管在哪里,这份故乡情总是让人感到很亲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zx/95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