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4月,湖南省政府为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年的贸易工作,应以组织土特产交流为振兴国民经济的主要环节”的指示,积极举办湖南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为便利省内外参加、参观、交流的人士了解湖南主要土特产的一般情况,组织编写了《湖南的土特产》,同年7月交流会结束后,再次整理出版了该书。书中介绍的土特产达余种,介绍茶叶的内容不是很多,但书中重点讲述了安化茶,仿佛专门在为安化茶做介绍,做广告。

安化居湖南产茶县之首位。该书“概述”中指出湖南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壤肥沃,最适宜于茶树的滋长,因此茶叶产量极丰,全省产茶地区计60余县,以安化、新化、桃源、沅陵、长沙、平江、浏阳、醴陵、湘乡、石门、古丈、临湘、岳阳、益阳、宁乡、湘阴、汉寿等17县产量最丰。

安化毛茶产量在17县中最多。书中“毛茶产地与产量”中,编制了《湖南省主要茶区常年产茶概况表》,据表中数据,安化所产红茶市担,占全省17个主要产茶县总产量的36%;黑茶市担,占70%;青茶1市担,占4%。从表中可知,产量以安化最多,依次为平江、临湘、新化。

安化茶叶产地得到重点介绍。书中把安化茶叶产地作为重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书中写道,安化境内岗峦重叠,高山浓雾,土质为黄色及赭色沙质壤土及粘质壤土(注:冰碛岩在1年8月后才逐渐被人们发现),适于植茶,居民十有七、八均赖採茶为生,故茶产丰富,品质优良,安化红茶几与祁门红茶媲美。

安化产茶地区可分三部,第一是前乡,地势较平,茶发育亦较早,清明前后,即可入山採制,茶叶质地淡薄,宜于採制青绿茶,行销本省,虽间制红茶,但品质不好,产地以蓝田(后划入涟源市)、仙溪两地为中心;第二是后乡上段,山势较高,茶质淳厚,宜于採制红茶,其中以湖南坡、猫儿岩、马路口所产为最有名,而以东坪、乔口、黄沙坪、酉州为採制中心;第三是后乡下段,採制粗老,宜制黑茶,产量丰饶,以高马二溪所产为最著,而以江南小淹、边江为其採制中心地。年产茶约14万余担。

书中还介绍了益阳茶,书中写道:益阳中乡,田山各半,农人多以茶为副产,鲊埠镇、马跡塘等处为其产茶中心,名曰上益阳茶,品质与安化所出者相等,惟所泡水色清淡,至桃花江、新桥洞、及雪峰山、天子山等地出产好茶,称为下益阳茶。(上述这些地方年9月划归新成立的桃江县,实际上是介绍的桃江茶)

安化茶叶是销场的主力军。据书中“茶叶销场”介绍,茶叶是湖南大宗出产,其重要性仅次于稻谷和桐油。估计,最高年产为青茶约28万担,红茶16万担,砖茶26万担,合计为70万担左右。

外销、边销和内销三大茶叶销场,安化占据了两大,一是外销,湖南茶叶外销以安化出产的湖红为主,出口最盛时期,为光绪中叶,达90万箱,岁值万两以上。解放初,主销苏联及东欧新民主国家,小部分运广州转销香港;二是边销,安化是湖南省边销茶的主要发源地,湖南边销茶的主要产地,黑茶砖运销甘肃、新疆为主,茯茶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千两茶销山西,天贡尖销西安。

内销方面,湖南省内销茶叶以红茶中之湖红花香及青茶为最多,湖南茶叶在省内的集散,以长沙、益阳为两大据点,益阳居第一,益阳集散数量担(长沙为担),远远超过长沙,益阳内销茶的来源主要是沅陵、桃源、溆浦、新化、益阳、安化。

年出版的《湖南的土特产》这本书,再次证实了素有“茶乡”之称的安化,无论从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悠久的产茶历史,还是茶叶的品种、品质、产量、品牌的影响力在湖南省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化茶叶的兴衰,特别是红、黑两茶的兴衰历来直接影响湖南全省茶叶的发展。6年以来,安化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发展迅猛,产业效益稳步提升,目前,安化将着力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规模化茶产业体系,从政策扶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重点项目建设、产学研结合、质量与市场监督等多方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安化茶叶在全省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来源:益阳日报

安化黑茶官方网站网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zx/67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