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城区秀峰中路旁的旭华农贸市场一楼,有这样一片地方,专供流动商贩使用。每天3时开始,多名小商小贩从全市各地汇聚到此,开启一天的摆摊生活。6月3日,记者来到旭华农贸市场零担区,感受这里充满烟火气的“地摊经济”。 8时许,零担区早已进入人流高峰期,不少市民穿梭在30多米长的过道上,挑选商品。摊主将蔬菜、日杂用品等商品整齐摆放在地面上,见到顾客驻足,便热情招呼,介绍自己的货物。“这个黄瓜有点老了,可以做菜。生吃的话,这里有小点、嫩点的。”看顾客在挑选黄瓜,摊主鲁落满赶紧推销,顺势递上一个购物袋。 鲁落满是资阳区黄泥湖人,今年48岁,夫妻俩都是菜农。每天3时左右,两人就把从地里摘下的蔬菜用三轮车运到旭华农贸市场。在这里摆摊快7年了,鲁落满总是选择相同的位置,方便熟客来买菜。“感谢市场给我们一个摆摊的地方,东西有地方摆,头顶有遮盖,再好不过了。”鲁落满介绍,市场内的零担区专为游商小贩设立,一天交少量卫生费就能在这里摆摊,如果有事不能来,当天的费用就不用交。夫妻两人每天上午来摆摊,下午回去种菜、摘菜,一年有近8万元收入。 “只要出一点点卫生费,就能有个地方做生意,比挑着担子四处游荡强太多了。”今年59岁的钟介怀在年遭遇了一场意外,右腿膝盖以下被截肢,休养几年后,装上了假肢。为给家里减轻负担,他挑起担子做起了蔬菜小贩,没有钱租摊位,他就在城区四处游荡,日晒雨淋,也没赚到几个钱。4年前,他听说在旭华农贸市场有一个室内零担区,专供小商贩使用。于是,钟介怀就来到了这里,来了之后,就没有再离开。钟介怀介绍,市场管理人员对他十分照顾,原本15元每天的卫生费,也只收6元。 离零担区进口处不远的一个摊位,坐着位稍显“木讷”的摊主,他摊位上的菜,品种不多,摆放有些随意,看到顾客在摊位前停留,他也并不马上起身吆喝,称重和收钱的动作都有些迟缓。“他身体不太好,反应有点慢,他的菜还是蛮好的,放心买。”一位市场管理人员向记者解释。这位摊主名叫唐志怀,今年57岁,因患有心肌梗塞,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便每天早上坐公交车批些蔬菜来这里卖,除去来回车费,每天大概能赚50块钱。“能自食其力赚点生活开支就行了,感谢有这么一个地方能让我摆摊赚钱。”唐志怀有些激动地说。 一位樊姓管理人员介绍,旭华农贸市场自年建成以来,就将一楼平方米的区域划为零担区,专供小商小贩摆摊设点,每个摊位根据经营方式和所占面积大小,每天收取2元至30元不等的卫生费,一天一天收,不来就不用交费,对家庭困难或残疾人群,还会酌情减免部分卫生费。为规范管理,市场将零担区分为蔬菜区和小商品区,其中小商品区专供卖甜酒、粽子、小五金杂货、碗筷等的商贩使用。 目前市场内有常驻摊贩多名,每年共收取卫生费4万元左右。市场环卫人员工资支出和水电费用大概16万元。“零担区一直是亏损的,但如果提高费用,商贩可能就赚不到什么钱了,如果关闭这里,商贩四处游荡,就会对城市管理造成负担,所以我们只能坚持做下去。”这位樊姓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采访结束,记者准备离开时,还有几名商贩特意走近,跟记者说:“感谢市场给了我们一席之地!” 来源:益阳日报作者:曹灿编辑:谭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zx/132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