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华声在线3月19日讯(记者王宏通讯员李凤群)3月17日下午,年近八旬的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带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事教育处原处长杜红荣,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招生组益阳常德地区负责人贺舟走进益阳市一中,作《谈谈天文学和太阳物理研究》的讲座。益阳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眭和平,副校长张德先,教务科科长简望生以及学校部分师生到场聆听讲座。 讲座中,汪景琇从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和21世纪迎来的天文学新发展高峰等背景引入,介绍了天文学的发展史和太阳物理的研究对象,并剖析了我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发展现状和未来远景。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明了深奥的科学道理,用具体实例介绍了国家宇宙探索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知识的大门。 “虽然我国现代天文学起步较晚,但经过几代天文人不懈努力,天文事业也开始步入新发展。”汪景琇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以及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 汪景琇还通过大量先进的动画和详实的天文研究数据,向大家展示了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耀斑、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的物理参数、系外行星系统、太阳风暴和电磁的相互作用等国内外太阳观测研究成果,让原本抽象、陌生的天文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在场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 在交流互动中,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太阳的活动有周期性呢?”对此,汪景琇表示,这是当前科学正在研究的问题,也是人类最需要解决的个难题之一。太阳活动周期是根据黑子磁场变换规律进行的理论推导,但其原因依然是个未解之谜,等待着大家去解开。当学生问到天文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时,汪景琇指出,当前天文生物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现宇宙当中的生命,即追寻宇宙中是否有人类之外的生命形式;二是研究最早的生命形式;三是研究生命前化学,即最早的有机分子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生命的。同时,他还指导学生,跨学科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中,同学们还提出了量子纠缠、抛射物的作用与太阳黑子的强磁场是否有关等问题。汪景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耐心的解答。 “浩瀚宇宙仍有无数谜团等待我们破解,青年一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听完讲座的一中学子纷纷表示,将心怀对未知的敬畏,怀抱严谨谦逊的态度,常常仰望星空,时刻脚踏实地,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zx/123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