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4/6188146.html 去往安化寻源问茶,道路交通的艰辛,是出人意料却又一直让人烦忧的事。却也正因为道阻且长,连年来相约到访安化的人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犹记得年首次到访安化,参访了大大大的众多厂家,知晓我们来自于河南郑州,几乎所有厂家的负责人都会数说同一个话题:“你们认识郭保红吗?”见我们摇摇头,对方难免会惊奇:“郭保红可是大老板呀!”这让人会心生纳罕,说起来我自己已经进入茶行十数年,却从未曾听说过郭保红的名号。回到郑州,还未等我们来得及托人打探郭保红大老板的时候,对方却出人意料的先找到了我们。或许是因为有共同大家喜爱的安化黑茶,大家一见如故,相处的非常融洽,并约定共同赴安化访黑茶,任谁都没有料想到,转眼之间就过去了二年多的时间,一起赴安化寻茶,竟自走过了春夏秋冬四季,足足有十多趟了。 问及郭总当年因何会选择了安化黑茶?郭总的回复是:“原本想着黑茶简单,后来才发现,这是个最复杂的茶。”就这样不经意间,竞成了河南省内经营安化黑茶的第一人。最早到工商局去注册,工商局批准的店名就叫“安化黑茶”,直到近年,在工商局的要求下,才又改回郭保红祖上传下来的老字号“以昇恒”,专事安化黑茶的经营。 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共同赴安化寻访黑茶,过往倍极艰辛的路程,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的笑谈,亦如这安化黑茶般,将这万般美好都交付于世人,而将一切刻骨铭心的辛苦,都悄悄咽下,绝口不与外人提起。 回想起年的春天,与郭总一行共同驱车赴安化访茶。先是前往以东坪为中心的后乡访茶,回程再往当地人称的前乡梅城访茶,有了切身感受,才逐渐明了前乡、后乡的含义。两地之间同处一县,相距却有90公里之遥,前乡的中心梅城是民国时期安化县政府的驻地。建国后,到了年,安化县政府的驻地改迁至后乡东坪。这就是当地人常常提及的老县城、新县城。不知道这段历史典故的话,难免会一头雾水。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G55二广高速安化段总算是修通了,这比计划开通日期足足晚了八年多,就这已经让人甚感欣慰了。要知道当年下了高速之后,要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颠簸数小时才能到达梅城。而今沿着二广高速直达梅城,已经是让人幸福感满满了。 在行走前乡梅城的过程中,渐至发现,当地人经常自豪的宣称:蚩尤故里,梅山文化。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至今依然在当地根深蒂固,让人对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心人感叹! 历来人们都有一种成见,以行政等级区分地域面积的大小,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以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为例,县域面积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到了80%以上,人口逾百万。地域面积广阔,山高路远,众多的茶山星落棋布在深山更深处。在我心目中,安化最美的六座古茶山分别是位于前乡乐安镇的团云界、仙溪镇的芙蓉山;位于后乡田庄乡的高马二溪、柘溪镇的凤凰岛、马路镇的云台山与苍场乡的六步溪。 年春天第一次到访安化县梅城之后,短短2年半时间,每年都有3~4度到访。2年半时间已经来了9次之多。尝笑言:照此下去,眼见这茶乡就要成为第二故乡了。 从09年至今,历经了多年千辛万苦的市场竞争,郭保红总经理选择了安化县梅城连心岭作为合作伙伴。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的前身源自于年成立的国营梅城茶厂,即将迎来40周年的庆典。来的次数多了,与茶厂创办人吴高良先生一家人相处愈加融洽,用亲若一家来形容恰如其份。年春季再到连心岭,窗外已经是万家灯火。熟门熟路,一行人来到厂家的接待室,自己动手泡起茶来。说话间的功夫,连心岭总经理吴俊先生赶了回来,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北方人习惯的饮食:煮好的大米稀饭,现蒸的馒头,清淡的蔬菜。妥妥的安抚了奔波了一整天上千公里路程人们的肠胃,这大概是人在异乡最美好的感受了。 4月27日上午,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停了,过了中午太阳露出了久违的阳光,于是与吴俊先生商定带领大家同上团云界去看茶。说走就走,两辆车前后相随而行。从梅城镇通往乐安镇的道路去年改建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年的春天,与吴俊先生同访团云界的时候,这一段不过十数公里的道路,饶是开着四驱的越野车,足足艰难跋涉了一个小时才过去。此番飞驰而过,让人幸福感爆棚。到了乐安镇地界,车子右转开上了前往团云村的乡村公路,3米半的柏油路,遇到车辆交流堪堪容纳两车通过。一路缠山而上,在半山腰的路边,一眼瞥见一家农户请人在一楼堂屋里做法事,一只手里拎着一只鸡,另一外一只手提着磨的锃明瓦亮的刀。惊鸿一瞥间,让人再度想起神秘的梅山文化中,历来有崇尚巫蛊之风,看来所言非虚。作为陌生的外来人,并不适合上前惊扰,于是一恍而过。 通往团云界的乡村道路绿树成荫,路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黄花,空气中仿佛也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想起与吴俊先生往日同访团云界,恰逢栀子花开,这个难得一见的好男人停下车来,精心采撷一把,说是要送给自己的爱人,那个为他养育了一双儿女的贤妻良母。不知怎么着,耳畔就响起那首歌:“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顿时觉得这歌词与曲调与眼前的一幕如此的妥贴,让人感觉倍极美好。 到了团云村内,旧日归属于集体所有制的团云茶场,年改由乐安镇一家叫作莲花山的公司承包下来,据闻加工出来的黑毛茶,大都交由安化黑茶的领头羊白沙滨茶厂收购。在茶园的入口,以及道路的两侧,时时可以见到白沙溪茶厂竖立的木质标牌:团云界庄园。想必是打造如法国葡萄酒庄般的安化庄园茶吧!有实力的企业来带动,于当地来讲不啻于是一道福音。来时的山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团云村打红条幅以示欢迎。春茶上市的时候,听闻这里还举办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开茶节活动。只是我们素来不大去凑这种热闹,更愿意自己来走一走。 团云界的茶园面积宣称有亩,栽种于60年代末期,当时栽种的方法都是埋籽繁殖的有性系方法,长出来的茶被唤作群体种,如今已经都是倍受珍爱的老树茶园了。从道路两侧裸露出来的茶树深深的根系,以及茶树性状的不同,可以看出这果然是大集体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茶园。其中间杂生长有紫芽种,偶尔还可以见到有白化的茶种,只是不见得有人重视,并无专人管理的痕迹,笼统对待罢了。今年刚好碰上老茶树刚刚历经了深修剪,茶园里正在釆茶的大姐笑着说:“茶树老了,剪了以后长起来发的才旺。” 雨过天晴之后,在这茶园的一角,散落着一群釆茶人,一眼望去,就只有人近中年的妇女或者是老年的阿婆们。面向未来,全国各地的茶区面无一例外都将面临用工荒。今年春天的时候,与釆茶的大姐闲聊,大姐说:“今年这已经是釆到第三拔了,釆下来的茶青,要一芽两三叶,茶厂按斤付钱,一天能赚上三、四十元。”历来,位于产业链源头的釆茶工,大都付出最辛苦的体力劳动,但也只能换取最微薄的酬劳。 在团云界茶园的中间地带,耸立着几块大石头,手脚并用爬上去四下观看,这里正是顺风顺水极佳的位置所在,四西环山,中间一块盆地,郁郁葱葱的生长着翠绿的茶树。私相猜度,并向人求证,据闻这里是安化与新化交界的地带,所以唤作“团云界”。个人的猜想:这种地貌,在明代的茶书里都称作“岕”,也许这里曾经唤作“团云岕”,后来在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之下改作“团云界”,这也未尝可知。毕竟这里距新化尚有数十公里,前一种作为地界的解释并不十分妥当,当然这都不过是个人的猜想罢了。 远远望去,在一块未曾修剪过的茶园里,有一位阿婆躬身釆茶,目测茶树应该有一米半高,于是邹妍、赵敏两人上前去一看究竟,近看以后传来两人的大笑,原是阿婆坐在板凳上釆茶,茶树没有我们猜想的那么高,可见眼睛有时会欺骗自己。阿婆用安化地方话询问拿着相机的邹妍姑娘是否要照相?手脚比划了半天,终于弄懂对方的意思之后,阿婆迅速拿过放在茶蓬上的马夹穿好,端端正正的面对镜头,看到自己被拍摄下来的影像之后,远远传来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或许是如今来这团云界茶庄园的外来人尚且不多见,一路上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一路远远的尾随我们,看到我们只是拍照、看茶,老人似乎觉察出了我们只是来观光,背着双手放心的慢慢走远了。 极目远眺,远处散落的村庄,在我们目光以外的地方,仍然有成片的茶园,那尚且属于茶农自己所有,同属于团云界,同样出自这一方山水。 近看团云界茶园旁的牛儿仰头“哞哞”叫上几声,远山传来回音。安闲的狗儿,伏卧在路上,等待釆茶主人的归来。散养的大公鸡,不紧不慢的踱爪,慵懒而悠闲。抬头仰望,蓝天之上,白云流走。这样的时光,才是真正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日是好日! 从茶园归来,在茶园边上的莲花山茶厂喝茶,与两位庄园的主人喝茶聊天,听说今天釆的茶青,将要用来加工上好的天尖。这意味着一年当中黑毛茶的季节即将拉开序幕。老式木屋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硕大的海报,一群事茶的中老年农人,竖起大拇指点赞,脸上流露出腼腆的笑容,这是一个老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在新老时代之间,藉由一盏茶,传递出温暖人心的真情! 分属于团云界茶农自已的茶园,同样正值春茶采摘的时节,阡陌交汇地带,不时有深入田间地头的青叶收购商贩与茶农直接交易。为了让我们一行人对团云界的茶有直观的认识,吴俊先生专门购买了一百多斤鲜叶,说是要回去手工制作天尖,大家听闻之后,忍不住都欢呼起来。其实早前听吴俊先生提起过,在尚无人顾及到团云界的时候,他已经早早动手,连续多年都有大量收购团云界的黑毛茶,一直贮存在仓库里陈化。如今伴随着团云界的名声鹊起,手里有茶心中有底的他,当然是最开心不过了。 回到连心岭厂里,创办人吴高良先生的得意高足胡伟群先生已经早早等候在那里,贴心的等待我们用过午餐之后,再开始团云界天尖茶的手工炒制,这让人丛生期待。 午后,厂里的厨房成了临时的初制所,追溯过往,一家一户的茶农,其实大都是这样加工黑毛茶的,而今有了全套机械化的初制设备,象这样纯手工制作黑毛茶的景象难得一见,也更加让人倍极渴盼一见。 安化黑茶制茶工艺大师、茶厂创办人吴高良先生一家人的酷爱干净,是这些年来我们亲身领教过的。这一点在大徒弟胡伟群师傅、少东家吴俊身上再次淋漓尽至的展现了出来。多年来的同门之谊,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胡师傅平锅杀青,吴俊先生手工揉捻。再有就是周遭伸直脖子、瞪大眼睛围观的我们,画风十分有趣。 将近一个下午的时间,两人才把这鲜叶手工加工完毕,而后装入一个木桶,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发酵的完成。晴朗天气的完美结合,经历了一个晚上之后,发酵宣告完成。接下来,就是薄摊在竹筛上藉由灿烂的阳光日晒干燥。让人体会到,一盏好茶的背后,得来殊为不易。 年8月12号,已经过了农历立秋,天气不再让人觉得溽热难耐,再次来到安化县梅城。下午在连心岭厂里,正值天尖茶的炭火烘焙,于是围上去探看究竟。据吴俊先生介绍说:有些人喜欢无烟的天尖,于是承继传统又融汇现代的新风味天尖茶应运而生。 一代有一代的饮茶风尚,今生今世,我们现代人也要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饮茶风尚。远绍前人,渠江薄片广为世人所熟知。近观当下,融健康、时尚、方便为一体的茶,最能博得如今人们的欢心。亦如这掌心里的小薄片,形态寓意“天圆地方”。小巧玲珑的薄片包裹着一层薄薄的纸,上书:吴门吴派,团云界。折开包装纸,一面四字凸起:安化黑茶;另一面表明出身:吴门吴派。取一个安化黑茶制茶工艺大师吴高良先生亲自监制的团云界天尖原料小薄片投入壶中,凹凸有致的圆润造型,金黄灿灿的汤色熠熠生辉,一缕果香悠然飘来,入口的顺滑流畅,与果香甜美相得益彰。闷泡时感觉又有些甜丝丝的香气带着一缕缕山野的气息。三道茶汤后,滋味的丰满变化姿彩万千。令人回味无穷。 我想,今后的日子里,在居家的时候,在行走的路上,有这样的一种茶相伴,昼来看日出日落,夜来邀明月星辰,愿与茶同行,日日与茶好! 马哲峰老师简介: 云南西双版纳益木堂茶仓高级顾问 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公司高级顾问 湖南长沙岁越茶业有限公司茶文化顾问 广西梧州市广生祥六堡茶有限公司顾问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 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