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802.html 本报记者夏园园刘晓通讯员周珺杰 安化县烟溪镇双龙村利用库区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扶持移民大力发展林下黄精产业。安化奎溪镇金龙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利才拿着刚采出来的黄精,一脸笑容。▲3月,安化黄精幼苗刚从土里钻出来,呈现一种明艳的美。▲6月,安化黄精林下种植基地里成片的黄精漫山遍野,长势喜人。▲7月,安化黄精滕满果众。年4月,“安化黄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年6月,“安化黄精”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10月,“安化厚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7月,安化县获“中国多花黄精之乡”称号。安化县境内有中药材科种,列入国家药典种,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药材品种27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野生)面积达52万亩,蕴藏量超过万吨,中药材原料价值超过亿元,是“中国多花黄精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也是“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 年9月25日至27日,第六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暨“安化黄精”品牌发布会在安化成功举办,余人参加论坛,集中签约11个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12.1亿元。其中,重药·博瑞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与安化县人民政府签订重药·博瑞中药健康园项目,签约金额4.25亿元,目前已完成选址和土地的实物量调查。 年,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0.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7.8万亩,合作社(企业)个,其中,初制加工厂34个、规模工业企业4个、基地建设亩以上企业39家、万亩以上企业2家。全年中药材采收面积达8.9万亩,出产中药材8.5万吨,实现中药材综合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8.6%。安化县阿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化县菲菲葛业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作为声名远播的“湘中药库”,安化县正用资源带动市场,展示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质和产业发展的远大前景。 品牌引领铺就规范发展道路着力强化技术服务、品牌建设、政策服务……近年来,安化县瞄准打造百亿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科学布局,综合发力,加速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年初疫情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派驻3名企业联络员,帮助指导3家规模工业企业科学复工复产。同时,组建由3名省级专家、7名本土专家组成的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编制中药材春耕技术指导手册,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现场技术指导68次;利用“互联网+”打造“指尖课堂”,为家企业(合作社)、余名中药材种植户提供线上指导,帮助余家企业(合作社)顺利复工复产。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县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下乡技术指导余次,发放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12册,带动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农民企业家队伍,共同助力安化中药材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安化县坚持走品牌化道路,推动以“安化黄精”为核心的“安五味·养五藏”品牌建设。年4月,“安化黄精”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6月,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月,安化县获“中国多花黄精之乡”称号。10月,“安化厚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注册“安五味·养五藏”“安化黄精”图形类商标2项、“安五味”“陶澍”等普通商标4项,县内企业注册普通商标20个,注册九志、梅山蛮2个国际商标,全县已有7家中药材企业获得SC证。此外,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以“安化黄精”为原材料的菜品,推出“黄精宴”,让八方来客尽享安化独特药膳美食。同时,安化县加大宣传推介,累计举办“安化黄精”宣传标语口号征集活动和年第六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暨“安化黄精”品牌发布会等系列推荐活动12场。另外还组织企业参展第22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道地药材(长沙)展览会、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博览会、展览会,积极推介安化中药材资源与中医药文化。此外,安化县进一步强化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产业发展“暖气候”。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招商引资政策,重点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及成品生产、旅游康养等主导企业,采取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对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加大金融、农机、保险等政策支持,发放中药材贴息贷款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8万元,18万余亩中药材入保。整合涉农资金万元,支持企业新(扩)建初制加工厂13个,提质改造生产线15条,新增中药材初制加工年产能1.5万吨;新建黄精科普园1个,黄精种苗基地2个,“安五味”种植示范基地14个,实施中医药健康产业扶贫项目33个。 由点及面发掘绿色富民宝库在春天用汗水与智慧播撒种子,在秋冬季节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年以来,全县按照“因地适宜、相对集中”原则,引导库区重点种植黄精、五加皮,中部地区重点种植黄精、厚朴、木瓜,前乡片重点种植黄精、玉竹,已初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安五味”道地药材主产区。依托湖南省中药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中药材产地溯源体系,打造金字山、三军2个产地溯源体系示范点。年7月,“安化黄精”科普园晋升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注重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制定了黄精、玉竹、厚朴、五加皮、木瓜等“安五味”药材栽培技术手册,引导全县中药材种植优质生态发展。77家中药材企业(合作社)录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湖南上药公司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安化县柘溪镇辰溪村“湘中生态药谷”建立黄精、玉竹、竹节参等10余个品种余亩的信息化推广基地,实现基地生产远程管控。年“安化黄精”种植面积增至5.2万亩,全年出产黄精吨,实现综合产值4.1亿元,安化中药材产业发展迎来了“黄精时代”。产业增收的同时,相应的产业扶贫项目也在进一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33个,发放种子(种苗)余吨、有机肥1余吨,1.8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1万余亩中药材增收脱贫,12.8万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及其关联产业致富。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宁送林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他通过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成为“药材大王”。来自安化县大福镇东阳村的宁送林,早在年就开始利用当地闲置的荒地荒山,种植黄精、玉竹、浙贝母等中药材。创业之初,由于缺少种植经验,药材种苗得病率高,导致大面积减产亏本。加之他的父亲患病,精力、资金均被分散,年,宁送林家庭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挫折,宁送林并未气馁,他继续多方研究中药材市场,在专家的指导下,择优发展黄精、玉竹、浙贝母种植,年喜获丰收,年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我不能光想着自己致富,我要带着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同年6月,宁送林与几位种植户联手成立安化县林天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保底价回收”的方式,带动户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在安化县清塘铺镇红岩村,退役军人陈聪茂拿出做蔬菜生意与发展中药材种植积累的资金,结合当地中药材产业的生态条件,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于年成立湖南省聪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建成初制加工厂,集药材种植、加工、仓储和物流于一体,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种植发展中药材产业,并吸纳近边的贫困人口、退役军人用工。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0余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亩,其中,黄精亩,玉竹亩,贝母50亩,其他品种亩,带动80余名农户增收致富。 聚力兴药打造县域支柱产业看到中药材产业前景的,并不只有“药材大王”宁送林、“80后”退役军人陈聪茂,“80后”返乡创业党员夏北星也是其中一位。年3月,年仅18岁的夏北星由于生活所迫,跟随亲戚到广东打工,做过农民工,当过厨师,年返乡创业做木材、铝合金生意,开始了原始资本积累,年从事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年成立安化万福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我非常看好农村这片天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概念,只要做出特色,就能闯出一番名堂。”经过多年经营,夏北星已建好民宿40栋,年接待游客10人次。年,他了解到安化县正全力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经过市场分析,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优势,他最终选定种植“安化黄精”。目前,公司已投入资金余万元,种植“安化黄精”余亩,黄精深加工厂生产线及一些基础配套设施都已建好;流转土(林)地余亩规划建设万福山农业产业园,打造“安化黄精”科普示范基地、黄精山庄、黄精深加工厂等。“发展黄精产业,能有效促进柘溪库区‘两网退出’渔民上岸产业转型发展和库区移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夏北星说,公司将逐步完成黄精产业链的打造,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以满足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实现茶旅文康综合性发展。“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我还将借助‘互联网+’发展壮大中医药事业。”夏北星对未来满怀憧憬。事实上,安化县有很多像夏北星这样的新时代农民,冷市镇“00后”女大学生夏慧玲、滔溪镇“80后”返乡创业青年李坤、烟溪镇双龙村“70后”村委会主任张建伍……在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引导下,县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不断学习,优化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迈上健康、规范、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同时,安化县努力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规划建设面积公顷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投资额近10亿元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平台PPP项目已立项,遵循“多产融合”的原则,融合安化黑茶、梅山文化、生态旅游,平行构建“安化黑茶+中医药+康养”“梅山文化+中医药+康养”“生态旅游+中医药+康养”等多元化的健康产业模式。湖南上药公司梅城工业园初制加工厂项目正式投产,年产值万元;博瑞药业安化饮片厂完成GMP认证,备案品种余个,年产值0余万元;华厦子懿已启动亩黄精种苗繁育基地和亩黄精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安化县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湖南省中药材千亿产业布局,坚持‘品牌引领、园区主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安化黄精’为主的‘安五味·养五藏’公共品牌,将中医药健康产业打造为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陈光明表示,安化县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聚力产业焦点、配强产业要素、培育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以推进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平台PPP项目建设为依托,形成集种苗培育、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和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规划年产值达60亿元;预计高质量发展中药材种植30万亩,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个,培育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努力实现全县中医药健康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w/79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