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益阳有个地方叫茈湖口,其中的“茈”字,益阳方言读蓠(lí)。对此,不少人大惑不解:怎么与普通话读得如此不同呢?

《现代汉语词典》注:“茈”在“茈湖口”一词中读zǐ;在“凫茈(古称荸荠)”一词中读cí。而益阳话“茈”只用在“茈湖口”这个地名里,读lí。

声旁“此”,普通话注音时有两种读音:一读ci,如疵、呲、雌等字;一读为zi,如赀、龇、髭、紫、訾、眦等字。

不论是普通话还是益阳话,其共同的祖先都是古汉语。“茈”的益阳读音反映了语音演变过程中的两个现象。其一,古汉语曾经有复辅音声母字,即一个字两个声母。现在不论方言还是普通话,每个字都只有一个声母(或没有声母)。复声母字在演变过程中,丢掉了一个声母,甚至两个都丢了,这样就造成今天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就某一个字而言,读音存在巨大差异。“茈”就是一个典型。“茈”在上古的声母为dl(d是近似的标音)。在普通话里失去了l,而后演变为z;在益阳话里则是失去了d,保留l至今。

其二,益阳话存在边音声母(l)现象。益阳话比其他方言、普通话多了许多声母l的字。据《方言调查字表》(赵元任等编)收录的l声母字有多个,而其中北京音也读l声母的字只有来个,即益阳口语中比普通话多了多个l声母字。

有一段关于益阳方言的笑话:“一个人在茶馆里吃茶,看见一条蛇在地上爬,端起咯杯茶泼蛇,蛇只管爬只管爬。”其中的“茶”“蛇”“爬”3个字都读“la”,读来如绕口令。

《山乡巨变》:(邓秀梅)“我的老家在癞子仑那边。”其中的“癞子仑”应为寨子仑。“寨”在益阳方言里读lǎi,就属于边音声母字。

近段时间,因为研究“茈”,笔者还找出了益阳话读l,与普通话读音差别也很大的一些字:仇、筹、陈、晨、徐、射、社(春社、社日)、载、寨、裁、在、缩(读成弄、连)、谢(liǎ)、郑、盛、阵、床、上、层、巡、任、澄、曹、朝、残、涎、锈(读lōu)、松树之松(读lén)、膻(lāo)、偷(也读lāo)……。

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入声,但益阳话里还保留有入声,且量还不小。如水、许、虎、女、五(伍)等字,你按益阳音读不能归入普通话四声,就属于古代入声字的遗存。读者如有心,可以扩大搜寻,找出更多入声读音字来验证。

下面重点讲三个边音声母(l)字。

“谢”字,它与“茈”字一样,也是由古复声母读音演变来的。谢的上古声母为zl,普通话演变出另外的声母x,而益阳话还保持它的l。益阳话“谢”读liǎ,安化县山区、广东潮汕人读“谢”为jia(入声,如贾),江苏、江西人“谢”读为xiǎ(如夏),再加上普通话,四种读音中以益阳话的最古老,而普通话的最“现代”。表示感谢的“谢”,有的场合也保留读lia,如“谢见你”(即感谢你、谢谢你)、谢你……(读如“累你”,后面跟着表达请对方帮自己做某事)。讲“火谢了(火即将熄灭)”“桃花开,李花谢”的“谢”也都读liǎ。与“谢”普通话拼音相同的斜、邪、泻在益阳话也读lia。“斜”“邪”易比照读音。如“邪(lia四声)腔”,指对方讲话霸道、不讲理或讲歪理。而“泻”在骂人的话“泻泡”“泻(血)块子”语境中保留lia(四声)的读音;解大手讲“屙屎”,更土的话是“泻屎”,解小手也叫“泻尿”,都是很俗的说法。因此,以为在益阳话中只有“谢”当姓时读lia,是不准确。

再说“事”,在益阳话中这个字有文读与白读之分。同是口语,文读是读书人的口头语,白读是纯粹的土音。“事”,文读为ri(三声,与治、痔等字同音),白读为lou(三声,与路、露同音)。因为事与路同音,不少人写文章时还困惑,口里念着“做路”“搞路”“路情(情读如经)”“大路”“小路”“好路”“坏路”,却不知如何写字。益阳土话中“事”就读“路”,知道了渊源就不会再困惑了。

再说“屌”字,口语与通俗文学作品中用得多,但其写法却不见得正确。这个字普通话读diao(入声),“鸟”读这个音时,义同屌。益阳方言里“屌”也属于边音声母(l)字,读ler(入声)。有的人不知道这个字方言读音与字的关系,写为“卵”,是错误的。益阳话中“卵”读lo(入声),与“屌”读音区别明显,不应混同。因为“屌(入声)”与“乱”在益阳只是声调不同,益阳人将“乱弹琴”一词念成“屌弹琴”以为调侃、戏谑之用。

益阳方言音的主要特点是无卷舌音,极少翘舌音,浊音不论平仄俱成不送气清音,因而保留了不少字的古音。笔者认为,古汉语在益阳传播的过程中,益阳人有明显的图省事的读音取向:比其他方言(含普通话)多那么多边音声母(l)字,就因为这类字发音简便,不需要技巧,也不怎么费力。

普通话也称官话、国语,是全国各地来首都谋事、定居,彼此交流中形成的通行语言。来自各个方言区的人们,交流须互相明白,就自然去掉了各方言中特有的词义、用法和读音。都听得懂是优点,而丢失了文化信息却是缺点。每一种方言都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传统文化信息。电视兴起后,曾对方言产生过毁灭性打击;如今网络风行,电视的力量在下降,方言又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绝对是有益的。

文/谢国芳图/劭能

作者简介

谢国芳,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一直从事教育、新闻工作。近年在益阳日报上主持《如此说来》栏目(现改名为《寻根说字》),专门探讨益阳方言的语汇源流。该栏目曾获得湖南省新闻奖,至今已历四年,刊发方言文化随笔约十五万字。有兴趣者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w/57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