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的医生哪家好 http://www.xftobacco.com/ 中秋节是中国人举家团圆赏月的日子,大益阳客户端邀请了益阳文史专家、非遗传承人,围绕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习俗、发展、传承等,细说益阳人过节的点点滴滴。 市博物馆副馆长符凯伟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与春节、端午并列的三大节日之一,我们本地把中秋叫作“八月十五”。 中秋的习俗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全家团聚、饮酒吃肉、拜月亮、吃月饼是最普遍的习俗,有的地方也有放河灯、登山、放孔明灯的。至今,我们益阳部分地区还流行“烧宝塔”活动。过去,中秋节时还有“游宝塔”和“烧宝塔”的习俗,安化大福烧宝塔的习俗作为非遗项目,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在安化大福等地,当地自发组织开展“烧宝塔”活动。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仪式感,也让节日的氛围更浓。塔是用瓦片和泥土堆砌成的,做成一个塔状,然后在塔底的洞口烧火,要把瓦片烧得红彤彤的,寓意用火镇住妖魔,‘宝塔’烧塌时倒向哪边,就预示着哪个方向将风调雨顺。那晚,还有节目表演,很热闹,吸引了周围很多人来观看,非常热闹。 市博物馆文史专家薛博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还有一个习俗是“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祭月,即祭拜月神。 拜月即拜祭“月神”,也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嫦娥”。古人通过祭拜的形式,祈求团聚、康乐与幸福。“拜月”是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礼俗演化而来的。按习俗,女子拜月,男子观礼。清朝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还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每逢中秋之夜,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在月下,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享受节日。 羊舞岭窑制作技艺传承人史一墨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个明代的羊舞岭窑青花瓷钵,上面写有一句诗词“春夏秋冬不少礼,四时八节不欠情。”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八节是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日(重阳节)、过年(除夕日),这说明益阳从古至今都是热情好客、礼尚往来的一个地方。中秋节送月饼是益阳地区的习俗。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月饼,妈妈就会用糯米磨成浆,做成坨子给我们吃,当地叫“吃坨子”,这一天,父母也会给我们买一件新衣服,告诉我们要加衣。有句俗话叫“看牛伢子伴田坎”,是因为中秋前后,天气渐渐冷了,早晚温差大,看牛的小孩子要倚着高的田坎避风,父母给一件新衣服叮嘱加衣。 市文史专家邓亚龙老益阳的传统是中秋吃月饼、吃鸭子。我记得小时候益阳的传统月饼是活油月饼,以黄溪桥的月饼最为出名。传统月饼全称为:荤油三丝活月。荤油,意即要沾荤日子滋润。三丝是香橼丝、红丝、桂圆肉丝,他的意思是指“三思”,草木一秋喻人生一世,人要知道为什么活。活月虽为月饼的做法,却是要过活岁月的意思。 吃鸭子据说和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当时带领义军反元,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鞑子与鸭子谐音,也就有杀鸭子的习俗了。 桃江县还有中秋节晚上“摸秋”的习俗,即一些年青人邀合一起,到农家园地偷摘瓜果,主家见此亦不能责骂;还有的偷了瓜后,用布包好送到极盼生育的人家,称作“中秋送子”。 来源:大益阳客户端 作者:张庆如 编辑:谭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w/53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