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位于湖南中北部,处在湖南流入洞庭湖的四大江河之一的资江边,资江顺着雪峰山脉的沟壑流经益阳入洞庭湖,在繁华的河运时代,益阳是资江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河运口岸。经过益阳的两大河流资江和沅江,都因为上游和沿途山脉盛产木材,而自古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木商古道,木材交易与加工十分发达。这里的木匠和木艺匠曾经享誉三湘大地,其中木艺匠最具盛名。 温爹做的“同弯床” 木艺匠是从木匠行业细分出来的,以车木加工为主,初期是以车削加工家具里的圆木与圆艺木件为主,后来发展到制作工业木模圆件,兴盛时期,60至70年代,不到20万城市人口的益阳老街就有5个大的木艺社,有几百名木艺匠,益阳邻近地区的人经常来益阳购买或者委托加工木艺件。温爹告诉我,6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邵阳、常德、涟源等地的木匠来益阳学习,益阳的这种木艺社在外地叫木器社,当时,益阳街上特别崇尚手艺人,益阳的小郁竹器全国有名,当时的竹器厂都叫竹艺社。 益阳老街最后的木艺匠温爹 在我的记忆里,60年代末,母亲带我去过木艺社,那时候是家里要做一个圆桌,圆桌下那条圆柱腿要找木艺匠加工制作,我非常新奇地在木艺社看了大半天,记得母亲看我这么好奇和兴奋,对我说:学一门技术好哩,一辈子有饭吃。临走的时候,母亲还专门花5分钱在木艺社的门市部为我买了一个木陀螺,一个木艺匠特意为我的陀螺在底下的木尖上钉了一颗小钉子,玩的时候这个陀螺就特别耐磨了,那时候我就觉得木艺匠好聪明的。 我认识木艺匠温爹是在年6月,那时候因为我专门拍摄益阳老街,益阳老街也进入拆迁时期,为了多记录一些老益阳的历史原貌和人文景像,我一到周末就拿着相机去拍老街。在资江西路北门巷附近我发现了温爹木艺坊,后来我拍遍益阳老街才发现温爹的这种老木艺坊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在益阳街上,没有人不认识温爹 温爹名叫温子生,年那年,他七十二岁,是益阳街上最著名的老木艺匠,他出生木艺世家,一十二岁随父学艺,从事木艺加工整整六十年。温爹的婆婆子那年七十四岁,比温爹大两岁,温家妈首先是温爹的师姐,后成为温爹的婆婆子,两老已相濡以沐六十多年,一辈子专事木艺加工,曾是益阳远近闻名的木艺大师之家。温爹告诉我,他出生在益阳老街学门口,解放前上过三年学堂,十二岁那年父亲想叫他还去读些书,买了一些新课本给他,结果他说上面的字我已都认识了,不用去读了,便跟父亲学起了木工手艺。 温爹在做木艺 温爹特别喜欢讲一句口头禅:一行有一行的学问。他一十二岁开始学徒,打了两年下手,父亲却不急着教他做一个完整的家具,他自己偷偷做了几条长板凳,自己觉得做得蛮好,父亲却批评了他,告诉他对手艺要心存敬畏,不只是要晓得做。后来父亲告诉他,长板凳看似平常,却是当时居民家很重要的家具。那时候,各家四条长长的板凳在家神位前的八仙桌旁一摆,都是有规有矩的,东南西北各一条,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口字,便将家里的长幼尊卑界定得泾渭分明。东边为大,北边次之,南方又次之,西方最小。除了座次,木器的摆法也挺讲究,必须放在家神位的正中,不偏不倚,否则,便是对先人的不尊重,一个烟火人家有了这么四条长凳,就有了一个家的庄严和秩序。那时候,益阳街上讲究的人家,打好一套桌椅板凳后,不单要刷得朱红透亮,而且在凳板的反背郑重写上东南西北几个大字,还有主人的姓名与年月。居民家的堂屋迎着大门的墙上正中间都是各家的神位,都放着神龛,敬着“天地君亲师”,神位前摆放八仙桌,每条长板凳就在八仙桌旁定了位置,空着,也是一种庄重的摆设。 讲这些学问的时候,温爹告诉我,莫小看了这些长板凳,过去旧社会的时候,女人是不能随便坐的。八仙桌是一个家的正桌,八仙桌旁边的长板凳,女人是不能上去坐的,哪怕熬成了苍颜白发也不行,吃饭只能与伢崽子坐在小桌边吃,这是过去老辈们传下的规矩。旧社会的时候,在益阳街上,家里的大姑娘没出嫁前,做娘的不光学会女儿纺纱织布穿针引线,更重要的是紧记三从四德,紧记一辈子也不能轻易坐上八仙桌旁边的长板凳,那是男人坐的地方,挨不得的,大姑娘都要把这最要紧的一条刻在心里。大姑娘出嫁了,在公婆家吃饭时,望一眼那长板凳,就悄悄避开,盛一碗饭菜躲在灶湾里,闷声不响地吃。日子一久,公爹公婆便倍加称道,这媳妇儿家教好啊。温爹说:其实这样要不得,男女不平等,后来我们这一辈长大就不兴了。 一说起过去学手艺,温爹总是很自豪,讲完一段,他都会归纳地说:手艺也是学问呢。温爹的婆婆子很欣赏他,婆婆子说自已原名叫尹松柏,嫁给温爹后,是温爹亲自为她改名叫尹翠英,温爹在他婆婆子的眼里好有学问的。 温爹和他婆婆子 温爹年轻时在益阳市木器厂工作,特别舍得干,技术好,是主管业务的领导,年年都被厂里评为先进个人,那时候俩老带着三儿一女过得很快乐。 年,温氏木艺坊在益阳老街资江西路,正面临拆迁,温爹的六十多平米作坊将全部被拆除,总补偿费只有一万元,周围邻居在拆迁中均抵制抗议拆迁政策,温爹却答应服从领导们的安排,他说自已曾经是益阳手工业联社下的木艺社的副主任,是个相当于副股级的领导干部,应该带头。 温爹每次见我去看他都很开心,我曾跟温爹开个一个玩笑,我说温爹做了一辈子“同房床”,温爹说应该是“同弯床”,是木工艺里的一种加工工艺,不过俩老还是认为我起的同房床这个名字蛮有趣味,那时候益阳老街上的年轻人结婚,是一定要购置这种“同弯床”的。 听说我买了新房,温爹说要为我做一个“同弯床”,做为收山之作,工价优惠。 温爹做的“同弯床” 我们已经很多年不用这种老式的同弯床了,虽然对这种用棕绳子网做床垫的同弯床有许多儿时的记忆,但是现在毕竟习惯了席梦思床,社会生活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这一切,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去委托温爹为我做“同弯床”,父辈们的这些生活家具式样已经无法再传承了。 我觉得温爹是益阳老街的一种文化记忆,是一个时代的生活缩影,以后我每年都去看他,去拍摄一些他老人家劳动和生活的照片。 年温爹的婆婆子去世了,那年他又搬了一次家,大概是在年7月份的时候,我在温爹家里还遇到了他大儿子,他大儿子告诉我,他开的一个小木艺厂因为没有什么生意关门了。 年,七十六岁的温爹去世了,他的木艺坊交给了他的二儿子。去世前的那两年,已经体弱多病温爹还是坚持着做这个营生,儿子和邻居都劝说他莫做了,他总是说家里还有一些木材,舍不得丢了,左邻右舍需要做一个刀把什么的也需要,他老人家也许是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和劳动方式吧,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孤独地在他亦家亦坊的屋子里,车着些不知名的小木件,那身影已经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温爹的工具 温爹的二儿子告诉我,做这一行现在不赚钱了,他打算把父亲留下的这些木料做完就去干别的营生。 每次整理木艺匠温爹的影像,我都非常遗憾,当时要是真的请温爹给我做一个“同弯床”就好了。 -END-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法律顾问 湖南和润律师事务所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