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川 益阳市一中最早可追溯到年的湖南私立信义中学堂,挪威信义会创办,第一任校长是挪威人赫资伯,副校长为华人陈家珍。信义中学堂实行四年学制,宗教为必修课,其他课程一概遵循当时政府的规定。第一年招一班学生共16人。年采用新学制,分设高中、初中,都是学习三年毕业。年因时局变化停办。这20年为西人主办时期,共办16个班,毕业学生为人。 年,陈开源、张运筹、聂觐龙、谢葆灵、曹竹琴等商议复办信义中学,先行开办了补习班。年春,陈开源等拨用校友会资金三十元作开办费,向挪威信义会借用原校舍,恢复初中,停办补习班。公推曹竹琴为校长,陈开源为教务主任,均义务奉献,不领取薪水。当年秋季,湖南私立信义初级中学开学。年5月,学校相继报准湖南省教育厅和中央教育部立案存档。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增办高中进入校方管理层视野。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原信义大学的校舍校产闲置未用,只要有老师有学生即可开班。信义大学由瑞典信义会于年创办,校长是瑞典人韦慈曼,年停办。年春,陈开源、谢葆灵、喻筠等反复筹划,做通西人薛耕南、罗育德的工作,征得瑞典信义会同意,将原信义大学校产全部划转,并争取了部分津贴,增设高中部,成立湖南私立信义中学。这是当时湘中地区第一所完全中学。 此外,西人于年在老城区五马坊开办信义女子师范学校,但维持未久即告停办。年,林岳皋首倡,在桃花仑创办湖南私立信义女子初级中学,林任校长,次年洪冠群接任校长,年因战事紧张停办。同一年,信义中学亦因时局动荡迁往安化东坪。年,刘健筹备复办信义女子初中,年秋在东坪复课,刘任校长。年春,呈省教育厅批准,信义女子初中并入信义中学,称信义中学女生部,女生部先行回桃花仑原址开学。当年夏,信义中学高中、初中相继迁回桃花仑。此时,信义中学高中、初中、女中三部合一,共有13个班,学生人,教职工48人;校园面积亩,大小西式校舍27栋,城中房产一栋,水井6处;图书余册,教学仪器与试验仪器可供40人同时使用,具备了一定规模。年夏,因日寇进犯,学校迁往安化黄沙坪。年秋,抗战胜利,又迁回桃花仑。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办学校,信义中学共办高中18个班,毕业学生人;初中52个班,毕业学生人;女中14个班,毕业学生人。 除上述中学、大学外,信义会还在桃花仑开办信义神学院、医院、信义瞽目院、信义育婴堂以及信义小学堂。在师资、生源、资产等方面,都和信义中学存在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信义中学堂开办时间较早,开益阳引入西方教育之先风,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当时在省内颇有声誉。益阳信义谱系学校之发生发展,也为桃花仑由一般农村地区发展为后来的重要商埠和文化教育中心地带奠定了基础。尤为重要的是,学校培育了一批富有思想见识、走在时代之前的进步青年,培育了一批学术上的专才。如第一班学生刘伯、李唐,为反帝反封建、求国家进步富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历届学生中,涌现了红军师长曾士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家周扬、新中国教育部长何伟、著名作家丁玲和谢冰莹、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等。著名病毒学家何曼德、微生物专家陈培生、香港神学院原院长肖克谐、数学家丁园熙、水利专家文伏波等人都曾负笈信义,接受熏陶。 信义中学校风诚朴纯正,学风笃实沉毅,学生学习质量高。年高6班参加全省会考,刘英生名列全省第一,15人保送入名牌大学。年秋,高8班有44人考上大学,单科成绩获6个全省第一,3个全省第二。年毕业的高9班,升学率达95%,前三名考上清华大学;高10班全省会考数学成绩第一。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态势保持了长盛不衰。此外,音乐、戏剧、书画、英语、体育等各类学生社团活跃,有抗敌画社、信义剧团、皇冠音乐社等,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金鹰英语研究社”成员谌若岩、杨哲毕业后在辰溪考取美军翻译官,轰动一时。球类、田径比赛多次在全省夺冠。初中、高中还各办民校一所,由学生会负责,向民众传授科学知识。当时的信义中学,在全省中学中位于金字塔的顶尖。 年9月,信义中学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益阳市第一中学,谱写了新辉煌。如年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居全省第一,省教育厅在此召开了数学教学现场会。年高考,平均总分居全省第一,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红旗单位。 本文来源:益阳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w/119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