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项目建设地

该项目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北起五一西路,西至将军庙街,东接向仓路,规划面积约10公顷。街区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

二、项目内容

该项目本着起点高、理念新、操作性强的标准,对明清古巷整体定位为保护性的综合开发。第一步先保护:将原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保护起来,使之不再进一步损坏与坍塌;第二步后开发建设:按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逐步实施。对古巷进行定向开发整合修复,将其打造成观光旅游景点,以展现益阳的人文古貌。第三步再对开发后的相关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化运作。

三、项目投资规模

指导性总投资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

四、项目背景

项目分区规划:本项目分“一江两街三巷”。

1、一江:明清古巷地段的资江。在沿江河堤上建设“明清古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将益阳弹词、益阳地花鼓、益阳三堡虾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游客展示。

2、两街:

(1)资江路前街。建设为“益阳明清风情小吃步行街”。

(2)永清后街。建设为“益阳明清文化街”。

3、三巷:魏公庙古巷、玉陵坡古巷和灯笼馆古巷。修缮建设为“益阳明清古巷”旅游观光点。

人文背景:三条古巷的历史渊源及传说。

1、魏公庙巷: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巷的左旁建有一座魏公庙,庙临资江路大街,门楣上方有石刻“敕封真人府”等字,门首有石狮一对。巷的右旁古宅里,居住祖辈六代的王氏家族祖宗曾是清朝南京府的朝廷命官,清道光年间,因躲避太平军的战事,移民来到益阳,一直居住在魏公庙巷内的古宅里。

2、玉陵坡巷: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年),以人物传说命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3、灯笼馆巷: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年),以居民职业命名,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巷的两旁古宅里,居住从事纸扎灯笼和制作灯笼蜡烛的手工业者,临街还有一间出售灯笼的灯笼馆店铺。

五、当地居民意见

希望政府决策者们,能够爱上益阳的历史。在老城区的规划当中以保护,恢复原始风貌为主,而不是一味的推掉重建,重建的不一定是好的,老城区的建设,改造,完全可以打造出益阳别具风味的特殊地带,我们都知道,旅游拉动经济,难道要用零零碎碎的景点来打造我们的城市吗?为什么不形成一定规模,让她在众多城市之间显得与众不同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w/11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