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231864.html 年全县发展和改革的总思路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要”思想,着力打造“两区两基地”,突出园区、交通、新能源、旅游和乡村振兴,推动安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领,锚定发展坐标 1、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加强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预警和国家、省经济政策的研究分析,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宣传,做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与国省重大专项的汇报对接工作,推动安化县“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做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2、开展“东接东融”战略部署工作。加强与益阳市“东接东融”方案的对接,重点谋划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畅通互联互通合作渠道、推进重点产业靶向对接,打开我县园区、产业、交通、新能源、旅游等项目与益阳、宁乡、长株潭等地有效连接的东大门,加快融入大长沙地区湖湘文旅圈。 3、加大大湘西地区开发项目争取力度。提前谋划,加强对接,探索以工代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大大湘西地区开发专项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神韵梅山”线路)、重大产业项目奖补及特色优势产业链培育(涵盖农林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楠竹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等)、茶叶及天然饮用水公共品牌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及就业扶持等大湘西地区开发项目,迈出我县打通湘西山水文旅圈战略大通道的第一步。 4、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合理确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时掌握投资动态,定期更新公示项目台账,加大考核力度,奖惩结合,压实责任,科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制度和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调协作,力争将概算评审与初步设计评审合并进行,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民主,方案科学,造价合理,质量优良,效益突出;进一步强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的稽查,加强监管力度,收集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制定推进措施;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指导项目业主单位扎实推进规划选址、用地、环评、节能等前置条件,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发掘、整理和包装万以上重大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库,并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完成立项争资任务目标44.2亿元(按照年完成任务数40.05亿元增长5%确定)以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产业投资占比58%以上。 二、围绕“两区两基地”,推进重点项目 5、打造中国茶旅文康融合发展区。加强宏观调控和监测、调度,力争益阳至吉首铁路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前期工作,力争长沙至吉首(凤凰)高速公路安化段纳入《湖南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力争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官新高速、安溆高速等线路建设进度,铺开安化交通网;全力筹办第五届黑茶文化节,推进茶产业提质升级;完成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提质建设项目及梅城镇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的修复与建设,开辟文化、旅游红色路线,融合护理康复、康体疗养、中医药医疗保健中医疗养等康养项目,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造安化茶旅文康名片。 6、打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开展洞庭湖生态区环境整治,巩固污染治理工作成果;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为主线,积极争取上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加大“禁捕退捕”力度,加强农村生态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把安化县打造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7、打造湖南省绿色能源供给保障基地。充分挖掘绿色能源资源,将芙蓉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容量扩大至MW,以芙蓉山抽水蓄能电站、天子山风电、大峰山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光伏发电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水电生态化改造,合理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促进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把我县打造成为省内重要的绿色能源供给保障基地。 8、打造湖南省特色休闲和户外运动基地。加强宏观谋划,以库区为中心,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推进库区旅游码头建设,加强白水村、唐溪村等试点村民宿建设,推进祥龙山庄时光驿站、桃花岛景区建设,加快布局徒步、登山、溯溪、骑马、骑行等户外运动发展成型,形成我县特色休闲的观光地、游玩地和栖息地;以茶乡花海为户外运动释放点,加快建成茶乡花海体育运动公园、茶乡花海天河漂流,辅以悬崖宾馆、茶园民宿等项目,开展羽毛球赛、自行车赛等竞赛活动,把安化打造成湖南省特色休闲和户外运动基地。 三、聚焦易地搬迁,衔接乡村振兴 9、构建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社区、楼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保障搬迁户享受与原住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平等享有基本医疗、教育、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同时推进户籍管理工作,处理好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关系,解决搬迁户宅基地、土地、林地等产权归属的核心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普惠搬迁户和周边群众,共同纳入政策扶持框架中。 10、加速产业发展。依托我县特色支柱产业,着重支持本土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壮大农林特色产业,重点扶持茶叶、油茶、中药材、蔬菜等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将全县农产品区域细化,推广新型销售方式,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带货,组合全县特色产品,打开产品知名度,打开省外销路,引导搬迁群众和本土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多种带贫减贫机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帮扶模式,以资产、利益为纽带,应用景区园区就业、订单帮扶、产品代销等方式,发展巩固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方式职业技能培训,为搬迁户配备专业的师资,搭建专业的就业培训平台,提高搬迁户自身文化素质,多渠道促进搬迁户就业创业,加快催生一批致富带头搬迁户,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11、完善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搬迁户中党员的先锋作用,增强搬迁户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完善社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便民市场等方面的公共功能服务配套,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四、着力优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1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放管服”。抓好政策惠企,推动减税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确保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用好用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等政策,继续开展营商环境大优化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老百姓办事更方便,投资者更安心;充分发挥优化经济环境监测点和监测员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级测评的成果,找准弱项和短板,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台措施,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差距,持续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13、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做好项目立项工作。加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方案的落实,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对部分县级及其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协办服务,为全县项目建设提供更加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14、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奖惩机制。积极向上对接,加强部门联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作用,着力构建“有信可查、守信激励、失信必究、市场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 15、加大招投标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加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大力查处打击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促使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民生实事 16、构建优良生态环境。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谋划一批重大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水文化旅游工程、水岸线建设与保护工程,形成“十四五”重大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库或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项目库,积极争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领域中央和省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延续生态文明建设与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构建优良生态环境。 17、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抓好粮食收购,协调粮食企业与产区粮食企业的业务对接,指导企业适时抓好粮食购销,搞活粮食经营,充分利用粮食价格信息等资源,正确引导粮食生产,服务粮食千亿产业工程,促进粮食流通;加强粮食监督检查,围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日常工作要求,加强对粮食和物资储备数量、质量及储存安全的监督检查;统筹全县各部门应急物资储备,扩宽渠道和种类,进一步增加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和品种,全面提升全县应急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做好储备库规划布局,开展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建设适当规模的新仓特别是急需的成品粮仓库,以适应粮食应急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为我县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时提供有力的仓储保障;加强粮食国有资产管理,积极处理和化解问题楼盘,实现保值增值,维护改革成果,确保粮食系统大局基本稳定。 18、开展价格监测和运行调控。做好存售粮、油菜籽、柑桔、花生等农产品的成本调查;根据上级主要部门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依法核定非居生活阶梯水价、县城城区天然气销售价格和居民燃气工程安装费;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部署,随时启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监测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情况。 19、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强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房、新型城镇化等项目专项债券储备和申报工作;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和中央预算投资申报工作,加快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城排水防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实施城西和玉溪片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六、以党建带关键,完善管理机制 20、加强政治建设。抓牢党建日常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 21、落实作风建设。落实“一岗双责”“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对项目实施情况跟踪问效、一抓到底、不走过场。 22、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机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落地实施,以绩效考核牵头带动各项经济指标,提高干事创业氛围,推动立项争资、固定资产投资、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创先争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c/79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