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东部新区发展,完善东部新区交通体系,我市东部新区将新建五条重要城市道路,分别为花亭路、龙塘路、如舟路、雪花湾路、园山路,现将道路规划设计情况说明如下: 花亭路 花亭路(三一九国道—晏家村路)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北起三一九国道,南至晏家村路,全长6.45Km。由北往南依次与三一九国道(已建)、云峰路(已建主干道)、沧泉路(已建次干道)、高新大道(已建主干道)、兰岭路(未建,规划次干道)、鱼形山路(已建主干道)、规划支路、蒲塘路(未建,规划次干道)、陆家坡路(未建,规划主干道)、川潭路(未建,规划次干道)、规划支路和晏家村路(未建,规划主干道)相交。道路两侧基本为居民自建房、农田和丘陵。道路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黄海高程,下同)39.73-83.43米之间。花亭路与云峰路交叉口的东北角为金域上品小区,目前正在建设中。 花亭路为城市次级干路,行车速度30km/h,道路长度为.26m。 道路红线宽26m,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荷载KN。 根据益阳市规划局年第34期例会通过的花亭路道路定线规划及横断面设计,确定花亭路(三一九国道—晏家村路)红线宽度为26m。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双向四车道,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板,即26m=2.5m(人行道)+3m(自行车道)+15.0m(机动车道)+3m(自行车道)+2.5m(人行道)。 道路横坡:机动车道横坡采用1.5%;非机动车道横坡采用2.0%。结合现状三一九国道、云峰路、沧泉路、高新大道、鱼形山路标高,在与各控制点衔接顺畅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因素,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保障道路的安全、舒适、经济和美观。 根据《益阳东部新区核心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花亭路沿线排水分区详见排水分区图。 国道至沧泉路南侧(K0+-K1+.)自北向南排入沧泉路雨水管道;兰岭路北侧至蒲塘路南侧(K2+-K1+.)段污水自南向北排入桥涵,鱼形山路南侧至兰岭路北侧(K4+.-K2+)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规划沟渠,从而进一步排入现状渠道。蒲塘路至鱼形山路南侧(K4+.59-K4+.)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规划排水圆管涵,蒲塘路至陆家坡路南侧(K4+.59-K5+.)排入排水圆管涵,陆家坡路南侧至街坊路南侧(K5+.-K6+.)排入规划排水圆管涵,街坊路南侧至晏家村路(K6+.-K6++.26)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晏家村路雨水管道,从而进一步排入就近水体。 为保证花亭路沿线现有水系的完整、通畅,保证相关排水分区的雨水能够快速的流入相关水域、水系,规划在花亭路沿线共预留17处排水涵。 结合现状三一九国道、云峰路、沧泉路、高新大道、鱼形山路标高,在与各控制点衔接顺畅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因素,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保障道路的安全、舒适、经济和美观。 规划道路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为.m。道路全线共设置10处变坡点,凸曲线最大半径为20m,最小半径为2m,凹曲线最大半径为20m,最小半径为m。 布置原则相邻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间距m-m;邻垃圾箱间距50m-80m;相邻消防栓间距75m-m。两侧路缘石高出路面15cm,沿线交叉口、单位出入口均做无障碍设计,人行道全线设置盲道,并保障盲道的连续性。 龙塘路 (区位图) 龙塘路(国道—晏家村路)是益阳市南北向的一条城市支路,北起国道,南连晏家村路。 龙塘路(国道—晏家村路)全长7.13km,道路北连接沧水铺镇,南接道路两侧基本为东部新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 龙塘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30km/h道路长度7.13km道路红线宽为18米。 本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采用单幅路,双向2车道,车行道12米宽,两侧各3.0米人行道。标准路幅组成3.0(人行道)+2.25m(自行车道)+3.75m(车行道)+3.75m(车行道)+2.25m(自行车道)+3.0m(人行道)=18m。 考虑部分路段为开发用地,尽量减少拆迁,在几个平曲线的地方拉直,并使线型更顺直。沿线共设7个转点,设平曲线7处,最小半径为米、最大半径为2米。 根据《益阳东部新区核心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龙塘路沿线排水分区详见排水分区图。 沿道路西侧敷设一条雨水管线,距道路中心线7.5米。 龙塘路(K0+-K1+.)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沧水铺河,龙塘路(K1+.-K2+)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沧水铺河,龙塘路(K2+-K3+)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K2+处排水圆管涵,龙塘路(K3+.18-K3+.)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迎春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3+.-K3+.44)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迎春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3+.-K4+.)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欧家村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4+.75-K5+.)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鱼形山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5+.-K5+.)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鱼形山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5+.-K5+)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蒲塘路雨水干管,龙塘路(K5+-K6+)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K6+处排水圆管涵,龙塘路(K6+.-K7+.94)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晏家村路雨水干管。为保证龙塘路沿线现有水系的完整、通畅,保证相关排水分区的雨水能够快速的流入相关水域、水系,规划在龙塘路沿线共预留7处排水涵。 如舟路 (区位图) 如舟路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中部,是一条南北向的城市次干道,北起国道,南至晏家村路,全长6.km,宽28m。此路贯通高新区东部新区及沧水铺片区南北,建成后将为沧水铺片区与高新区东部新区片区各方面的往来互通提供便利,也为各自片区的交通提供便利。 为了体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开集中居住区、重要山体水体,以减少开挖山体,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注意保护道路周边水体、水系,防止道路建设时阻断周边水系的联系。 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 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减少拆迁,减少路基挖填高度,节约工程费用。 如舟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线长度6.km,路幅宽度28m,路面设计年限10年。 规划如舟路宽度为28米,一块板型式,双向四车道。 1.0米(绿)+1.75米(人)+2.5米(自)+1.5(绿)+14.5米(机)+1.5(绿)+2.5米(自)+1.75米(人)+1.0米(绿)=28米。 设计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确保道路各部分路权分明,特别是步行和非机动车安全出行。合理采用技术指标,合理分配有效利用道路空间,满足多项功能。提升道路环境和景观建设,杜绝无绿化设施的道路断面设计,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依据规划、规范要求,综合考虑城市路网规划、土地利用、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平面和纵断面应与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形管线、排水等要求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线形应连续与均衡。 本次规划北起国道,由北往南与现状国道、六条规划道路、沧泉路、高新大道、迎春路、欧家冲路、兰岭路、鱼形山路、蒲塘路、陆家坡路、规划支路七,终点与晏家村路相接,全长6.千米。 规划如舟路道路沿线于主要主次干道交叉口出口道处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站台处占用两侧绿化带及部分人行道。公交港湾式站台的尺寸选择主要是考虑车道设计车速、停靠车辆的种类、停靠线路的数量等,本段道路路主要服务于区块内出行和过境,车辆类型以普通公交车辆为主,小型公交车辆为辅,根据这一特点,港湾式车站采用的尺寸为:20米(减速段)+30米(站台)+20米(加速段)=70米(全长)。 站台处车道宽度拓宽3.0米,站台宽2.0米。利用绿化带拓宽形成港湾式停靠站。 规划在道路交叉口均设置平面人行横道,在道路路段均设置人行过街地道,过街地道一般结合公交车站设置,规划共设置过街地道4处。 相邻垃圾箱间距m-m;相邻消防栓间距75m-m。 雨水工程:两侧路缘石高出路面10cm~15cm,沿线交叉口、单位出入口均做无障碍设计,人行道全线设置盲道,并保障盲道的连续性。国道至规划道路三北侧(K0+-K0+)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规划排水管涵;规划道路三北侧至规划道路五(K0+-K1+.34)污水自北向南及规划道路七至规划道路五(K2+.-K1+.34)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规划道路五雨水管道。规划道路七北侧至高新大道(K2+.-K2+.)段污水自北向南排入规划道路高新大道现状雨水井,其中高新大道至鱼形山路(K2+.-K4+.)段沿用现状雨水管道,鱼形山路至蒲塘路南侧(K4+.-K5+)排入排水圆管涵,蒲塘路南侧至陆家坡路北侧(K5+-K5+)排入排水圆管涵,陆家坡路北侧至规划支路八北侧(K5+-K6+)段雨水排入陆家坡路,规划支路八北侧至晏家村路(K6+-K6+.)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晏家村路雨水管道。具体管径及坡度详见排水规划图。 为保证如舟路沿线现有水系的完整、通畅,保证相关排水分区的雨水能够快速的流入相关水域、水系,规划在如舟路沿线共预留7处排水涵。 雪 花 湾 路 雪花湾路(南环路—工业南路)是益阳市南北向的一条城市快速路,北起南环路,南连工业南路。 雪花湾路(南环路—工业南路)位于益阳市沧水铺镇、东部新区与衡龙桥镇,全长17.47km。道路两侧基本为东部新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道路沿线车辆比较多;龙塘路是一条连接沧水铺镇、东部新区以及衡龙桥镇的城市快速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道路长度17.47km,与沧泉路、高新大道、衡泉路、河高路形成的交叉口用高架处理,本道路设计共设计16处交叉口。 本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8米,采用四幅路,双向4车道,中央绿化带为2.5米,车行道各7.75米宽,两侧各6.25米辅道,两侧各2.25米人行道。 标准路幅组成:2.25(人行道)+6.25m(辅道)+1.5m(绿化隔离带)+7.75m(车行道)+2.5m(中央绿化带)+7.75m(车行道)+1.5m(绿化隔离带)+6.25m(辅道)+2.25m(人行道)=38m。 与沧泉路、高新大道、衡泉路、河高路形成的交叉口用高架处理,本道路设计共设计16处交叉口。 雪花湾路(K0+-K0+)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南环路雨水管道,雪花湾路(K0+-K1+)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谭家河。雪花湾路(K1+-K1+)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谭家河。雪花湾路(K1+-K2+)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谭家河。雪花湾路(K3+-K3+)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桥涵。雪花湾路(K3+-K4+)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附近现状沟渠。雪花湾路(K4+-K5+)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附近现状沟渠。雪花湾路(K5+-K6+)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现状渠道。雪花湾路(K6+-K7+)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现状渠道。雪花湾路(K7+-K7+)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附近渠道。雪花湾路(K7+-K8+)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附近渠道。雪花湾路(K8+-K8+)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上关公塘。雪花湾路(K8+-K10+)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泉交河北渠。雪花湾路(K10+-K10+)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附近水塘。 雪花湾路(K10+-K12+)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附近水塘。雪花湾路(K12+-K13+)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泉交河。雪花湾路(K13+-K15+)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泉交河。雪花湾路(K15+-K17+)段雨水自南向北排入新塘冲水库。 园山路 (区位图) 园山路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中部,是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北起南环路,南至县道,全长19.km,宽46m。此路贯通沧水铺片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及衡龙新区,建成后将为沧水铺片区、高新区东部新区片区及衡龙片区各方面的往来互通提供便利,也为各自片区的交通提供便利。 园山路(南环路—县道)位于益阳市东部新区,北起南环路,南至县道,全长19.km。沧泉路至晏家村路段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衡龙片该段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局部为商业、居住用地,其余路段两侧为规划用地性质。 根据《益阳市慢行系统规划(-)》的要求,园山路沿线应设置三级自行车道和三级步行道。自行车道宽度规划市区30米以上的道路设置自行车道,单侧宽度应在2.0米以上,30米以下道路结合建筑,后退红线设置,单侧宽度在1.5米以上。此次规划园山路自行车道单侧3m。 为体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开集中居住区、重要山体水体,以减少开挖山体,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注意保护道路周边水体、水系,防止道路建设时阻断周边水系的联系。 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减少拆迁,减少路基挖填高度,节约工程费用。 据湖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图集—城市道路建设图集SZ-1道路工程,此次横断面规划为:两块板型式,双向六车道。 2.5米(绿)+3米(人)+3米(自)+2(绿)+11米(机)+3.0米(绿)+11米(机)+2(绿)+3米(自)+3米(人)+2.5米(绿)=46米。 本次规划北起南环路,由北往南与南环路、国道、规划道路一、沧泉路、规划道路二、高新大道、迎春路、欧家冲路、月塘路、兰岭路、规划道路三、鱼形山路、蒲塘路、陆家坡路、规划道路四、晏家村路、衡泉路、河高路、规划道路五、规划道路六、工业一路、工业路、工业二路、工业南路、幸福北路、幸福路、文明路、文化路终点与县道相接,全长19.千米。 规划园山路(南环路—县道段)与其他城市道路相交时均为平面交叉口。规划共设置有29处平面交叉口。 南环路至国道北侧(K0+-K2+)段雨水自北向南排入南环雨水管道,国道北侧至国道南侧(KK2+-K3+)自北向南排入规划排水管涵,从而进一步排入现状水系;国道南侧至规划道路一北侧(K3+-K5+)段雨水排入桥涵,规划道路一北侧至高新大道(K3+-K6+)雨水排入沧泉路雨水管道。高新大道至鱼形山路(K6+-K8+.)段雨水采用现状雨水管道,鱼形山路至衡泉路北侧(K8+.-K12+)排入晏家村路雨水管道,衡泉路北侧至晏家村路南侧(K12+-K11+)排入桥涵,晏家村路南侧至衡泉路北侧(K11+-K12+)段雨水排入现状水系,衡泉路北侧至衡泉路南侧(K12+-K16+)段雨水排入衡泉路雨水管道,衡泉路南侧至工业二路北侧(K16+-K16+)段雨水排入现状水系,工业二路北侧至S22省道(K16+-K19+.)段雨水排入S22省道。雨水管道具体管径及坡度详见排水规划图。 为保证园山路沿线现有水系的完整、通畅,保证相关排水区的雨水能够快速的流入相关水域、水系,规划在园山路沿线共预留23处排水涵。 规划园山路道路沿线于主要主次干道交叉口出口道处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站台处占用两侧绿化带及部分人行道。公交港湾式站台的尺寸选择主要是考虑车道设计车速、停靠车辆的种类、停靠线路的数量等,本段道路路主要服务于区块内出行和过境,车辆类型以普通公交车辆为主,小型公交车辆为辅,根据这一特点,港湾式车站采用的尺寸为: 20米(减速段)+30米(站台)+20米(加速段)=70米(全长)。 站台处车道宽度拓宽3.0米,站台宽2.0米。利用绿化带拓宽形成港湾式停靠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c/6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