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地名是人类文明的简单记录,是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

  ——采访手记

  

地名达人冷长庚

最近,一个名字在网上火了,说他从今年6月到现在,为完成资阳区民政局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为上千个老地名溯源,一口气写了17本手册,约50万字。这个名字叫冷长庚,今年75岁,是我市一位退休民警。

  一切源于对母亲的爱

  10月28日,记者慕名来到他家。冷老因一个大手术,医院出来,然接了电话后,他和老伴没半点犹豫,便愉快地接受了采访。

  说起对地名的兴趣,他说,这源于他18岁以前的经历:我家祖宗四代驾船,18岁以前,除了7至11岁在甘溪港的外婆家读了4年书,其余都在船上。特别在读书后的7年里,作为一个半大小伙,撑篙、荡桨、背纤、扯风蓬,我门门都会。尤其是背纤,越是上水越要背,父亲把“搭巴子”对我一丢,说一个抱鸡婆三两力。就这样,我跟随父母,湘资沅澧洞庭湖,外加长江上至宜昌下至上海,长江的支流汉水北至多里外的老河口,我都去过。

将对地名的兴趣变为探究,他说这又源于他对母亲的爱。母亲从嫁给父亲那天起,就以船为家,在江河湖泽里漂泊。年,在湖北一个叫邓家口的地方,因刮风暴,一个巨浪将母亲掀下船头,那年她还不到40岁。为了纪念母亲,冷长庚立下心愿:要把母亲生他的地方搞清,把父母一生到过的地方重温一遍。

  他说,母亲生他的那年是年,正值宜昌沦陷后国民政府征调民船,向石牌地区紧急调运军需物资,以防日本进攻重庆。“每当我问母亲,我是什么地方生的,母亲便说,哪搞得清呢,为了躲飞机,今天这条河,明天那个港,你就记哒你是在‘冇米洲’上出生的吧。”为了这个冇米洲,冷长庚参军后三上湖北,找到与父母同行的几个老船工,才知他是在石首的蛟子渊生的。

  “相传蛟子渊古时有蛟龙出没,便叫这名。”到底对地名有研究,冷老随便一说,就把蛟子渊的渊源讲清了。

  年,冷长庚从部队转业到了公安系统,似天遂人愿,组织上将他分到了水上派出所,一干就是13年。在侦缉、办案、为船工和渔民服务的同时,他留心对沿河沿湖地名的收集与整理。年轻时的经历加上后天的积累,冷所长很快就成了益阳公安的水上活地图。

  说到对地名的整理,冷老以荆江为例,说从枝城到城陵矶,分上下二荆江共16个河段多个地名,地名有港口、码头、蓄洪乡镇、重要村落和人文遗址及古迹等,每个地名大致都有沿革、建置、形胜、人物、物产、风俗或奇闻逸事等简短介绍,让没到过荆江的人看了这些介绍,对这段公里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著名地上河及沿河两省的风土人情,能有个大致了解。

十五年就做了一件事

  

系统的收集和编撰,是退休以后的事了。冷长庚凭着几十年积攒下来的笔记,还有从各地搜集到的志书典籍、地舆图册,潜心编写起他的《地名录》来。

  如果说“荆江卷”上下本是开山之作,那么接下来就是他最熟悉的“洞庭卷”了。“洞庭卷”按益阳、岳阳、常德三个行政区划,又分上中下三本,其河道、子湖、湖州、堤垸、闸门等地名多达个,其中光沅江就有多。虽地名多,地域广,但这些地方他都去过。特别是西洞庭,年修湖时,他家的船被调用,只要湖里没结冰,他就协助父母驾船,所有的航道和码头都跑遍了。

  在编辑整理时,他特别注意将他见过的寺庙、祠堂、塔碑、墓地等,都记录下来。他知道,这些东西大都不在了,能在他本本上留下一点念想也是好的。为了给防汛抗洪提供一点参考,在“洞庭卷”中他还设了“洞庭四口”分卷,即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条吞吐长江的口子。虽是分卷,但列出的地名就有5本,比正卷还多了两本。

  第三卷是“湘资沅澧”四大水系,计32本。因所涉地名不光是干流,还有支流,如沅江中游河段,就横生出巫水、溆水、辰水3本地名。他坦承,当年随父母行船,湘江最远只到了衡阳,资江最远到了桃江,沅水最远为黔阳,澧水最远是津市,那些没到过的地方,包括第四卷“全国主要水道”的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所涉地名共26本,就主要靠自己收集的各类方志,如省志、县志、乡土、行业志,还有专志,如山水、寺庙、胜迹、风物志等。有时为了一个地名,要反复比对,翻几本志。

  第五卷内容更为浩繁,体积更为庞大,叫“全国地名简记”,即每个省市的主要城镇、道路、车站、港口、名胜都涉及到,共56本。对这些地名,他也坦承,好多地方没去过,如青海,他只去过西宁,但整出来的地名,包括三江源、青海湖及著名寺庙或景点,就有多个。

  介绍至此,记者看着满书架的手稿,便与他探讨:你刚才一共说了本地名,按每本3万字算,至少万字,还不包括《潇湘晨报》报道的17本50万字。

  冷老连连摇手,说:快莫统计了,我退休十五年就做了这件事,其实我知道,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这不会有蛮多用,但愿到我死的那天,和我一起烧掉算了。

  我说,哪里,那17本民政部门不就需要吗?

  这一说,老人又来劲了——

益阳古街考略第一人

  是的,今年6月资阳区搞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民政局的同志找到我,说全区0多个地名,只有多个老地名,他们请我查明出处并修正,此外还继续发掘一些老地名。接此任务后,我一条条街道一个个乡镇去搜索,去整理。住院前写了17本,住院后又完成了最后3本,就所有是我和不是我搜罗的清代民国的老街、老巷、老店、老铺、老号、老庙、老村、老屋,全部写明出处,并一一作了订正。

  说到这儿,冷老饶有兴致地对几个街名来了个古今对照:大水坪街道的栅栏巷过去叫“瑞庆街”,新兴街过去叫“清胜街”;城内街道的学门口过去是“上江街”,而东门外是“下江街”;西正街则叫“常乐街”,北门巷叫“拱北街”。过去老城有五张门,除了小南门,其它都镌有名字,如东门叫“银城”,西门叫“金城”,南门称“迎恩”,北门谓“拱极”。其中,“银城”对“金城”除自有一番寓意,还与当年城内掉下一颗星星有关,所以那里有个地名叫“明星池”,这也是益阳别称为“银城”的真正版本,而非某些人讲的“金湘潭、银益阳”。

  记者不由感慨:就冷老考查之多,之全,之细,称你为“益阳古街考略第一人”,应该没问题把!他连说不敢不敢,我只要自得其乐就行。接着,又道出两个收获——

  一是弄清了玉陵坡巷子的来历。现在网络或手机自媒体都说玉陵坡是乾隆赐名的,说是一个叫玉祾的女子接待了他,于是便将此地赐名为“玉祾”,后演变成“玉陵”,再“玉陵坡巷”。乾隆拴马的“御马桩”,也演变成了“玉马庄”。其实,乾隆下江南的次数虽多,但都没到过益阳,到过益阳的是宋代的理宗皇帝赵昀。

  史载:宋朝第十四代(南宋第五代)理宗皇帝,并非常规继位,因为他只是第十三代皇帝宁宗的远房侄子。年,宁宗驾崩,因无子嗣,朝廷便选子侄中年龄最大的继承大统,这样,被派到邵阳任防御使本来被边缘化了的赵昀便捡了个宝(这也是邵阳为什么叫宝庆的缘由)。当他颠儿颠儿地经安化、过益阳、去杭州登基时,据说到小淹时正值江水伏涨,被淹留了数日,“小淹”便由此而名。经过益阳,因为泊船,还因为拴马,也留下三个地名:一是七公庙河段叫“皇桩河”,二就是这“玉陵坡”和“玉马庄”了。不过“皇桩河”的知名度远不如后两个,只有上了年纪的码头工人才知道。

  冷老很高兴,说他的这一发现曾被市委宣传部编撰的《益阳文史知识八百题》所登载。

  二是搞清了益水是哪条河。不管古代,还是现在,益阳人一说到益阳的来历,就说是“益水之阳”,或“一水之阳”,至于这个水是哪条水,就姑妄说之是资水。因无史料作依凭,连东汉大学者应劭也以为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所以,0多年来,益水成了益阳人嘴里一条不能自圆其说的“梦中之河”。

  冷老说,其实湖南城市学院有位叫黄子奇的教授早就撰文,说在春秋之前,资江与志溪是互不相干的两条河,那时的志溪也不叫志溪,就叫益水,其下游流经益阳入洞庭了。而资水那时还不到益阳,是经新桥河折李昌港的黄溪桥入黄家湖与沅水汇合了。到战国后期,资水改道才形成了如今这局面。而这以后,益水的上游便叫志溪,下游便因资水的注入而统称资江了。所以,益水并非资水的别称,反倒是资水掠人之美,吞并了益水。

  冷老面颊红润,侃侃而谈,不知情者,谁会想到他刚刚出院,肠子还做了改道手术呢!记者看看是时候了,便赶忙告辞。

谌建章

赞赏

长按







































重庆白癜风治疗
白癜风怎么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xc/4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