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碧云峰,位于洞庭湖西南,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海拔米。在逶迤群峰之中一山独秀,“一峰截天碧,云气浸衣裳”。碧云峰山壑幽遂,岩壁峻峭,佳木葱笼,药草繁茂,瀑布飞流,其山形似九江匡庐,自古有"小庐山"之称。

碧云峰顶有雷音寺,山腰有清修寺,山谷有宿水禅林,山麓有虎溪桥,远近罗列,各具形胜;还有狮子口、杏花坪、蛙鼓石、衫抛顶、马蹄印石、四坪八景、九峰十坳等名胜。

碧云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黄帝南巡故事、大禹治水遗址、东晋古寺清修寺遗址、李白遗踪、朱熹与张栻讲学遗址。相传古代为民治水的大禹,为治理洞庭洪水,曾亲临碧云峰,察看洞庭水势,至今在碧云峰上,还留有一座禹王台。

相传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仗剑云游曾至此。他夜宿沧水驿楼时,被碧云的奇山异水所折服,在驿站木楼留下了千古绝唱《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南宋名相李纲任湖广宣抚史时,路经益阳,慕名登山游览碧云峰,见其山形酷似江西庐山,清幽灵秀,于是挥笔题了一首诗:

盘纡石磴白云间,风落岩花满路斑。

峰岭横斜自重掩,个中真是小庐山。

继南宋名相李纲之后,名儒张栻(字南轩)也慕名游览碧云峰,饱览碧云秀色之后,乐不思归,遂结庐于山腰,设坛开讲,办起了“南轩讲塾”,理学大师朱熹也曾在此讲学。学子的朗朗书声,又给“小庐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碧云峰山势雄伟青秀,满山茂林修竹;悬岩峭壁之上,百丈银瀑飞泻;山泉清悠长流,常年鸟语花香,是一个避暑修行的“小西天”。到明代,碧云峰顶又建起了一座“雷音寺”。清代诗人夏受棋登山游览,曾留诗一首抒怀:

随缘来净土,半日且勾留。

多竹地无暑,空山天早秋。

云烟浮瑞霭,人物共清幽。

自笑尘中客,翩然世外游。

碧云峰距益阳市区25公里,沿国道东行,在镇东路口拐弯有水泥路可直达山腰。要观赏美景,最好从宝林冲村上山。上山不远,一弯碧水映入眼帘,似一块巨形翡翠,莹绿透亮,湖底水草随波荡漾,清晰可见。这湖叫月形湖,相传宋代大儒朱熹、张栻在碧云峰“南轩讲塾”讲学时,曾在此吟诗作赋。

在幽深的山谷里觅石阶而上。耳边阵阵清脆鸟鸣,难觅其踪;身旁溪水蜿蜒而下,叮咚作响。行至平处,跨过一座几根树木搭成的简易桥,在桥边俯下身子捕捉欢欣雀跃的溪水,凉爽瞬时从指间通达全身。带着这股凉意攀爬而上,一池凝碧不期而至,这就是隐匿山间、绿树环绕的神秘仙女浴池——新筑塘水库。

随着山势的不断增高,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攀爬起来也自然越来越吃力,衣服早被汗水湿透,人也气喘吁吁。但当爬到“小庐山”的牌匾下,登上那段陡直的台阶,站在雷音寺旁的瞭望台上,环顾四周,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极目远眺,烟雾缭绕,似在云端。人在台上,山在脚下,开阔、豁达,畅快之感淋漓而至。

如此山水,如此心情,让你绝对不虚此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gr/8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