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汉 94岁,年农历4月初二出生,现住资兴市新城区丰泽园小区1栋2单房。原国民革命军86军16师三营九连号兵,年初,流转到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部直属连,上等兵。 口述人:刘光汉记录人:李桦摄影:郑鹏 01 “快要死的时候,一个美国人在雪地上发现了我” 我当兵的时候才十五岁,个子又小,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三泡牛屎高”,部队都不肯收我,我就放肆哭,因为对我来说,当兵反而是一条出路。三岁时我就死了父亲,快到五岁时我的母亲也死了,家里就只剩我一个人。那种世道里,像我这样的哪有什么人管你,母亲死后,村上的人连我家里的被子都拿走了,我一个小孩子怎么生活,就一个人跑了出来,当了小“叫花子”。(网络图)我一个人四处流浪,从新化一路讨米到了益阳。当时的益阳还是很热闹的,我记得那是冬天,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就病了,睡在马路上,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注意到我,那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和事太多了,没有人会觉得稀奇。 后来下大雪,天寒地冻,把腿冻坏了,而且我身上当时有很严重的皮肤病,不要说别人,我自已都能闻到从我身上冒出来的臭味。快要死的时候,一个美国人在雪地上发现了我,他叫了一个人力车把我拖到他家里,先是帮我洗澡,然后又给我换了衣服。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亲自喂饭给我吃,第二天又把我搞到了外国人开的诊所去打针,这才把我救活。 在医院呆了二十多天后,我出了院。这时我才知道这个美国人是一个传教士,一脑壳的白头发,我们都叫他白头翁。见我没地方去,医院里看门的汤老头把我收留了,让我给他当儿子。汤爸爸对我还是可以的,尽管家里穷,但还是送我去读了书。 02 “还有一种号,你们是没有听过的” 年的时候,日本人开始轰炸益阳,日子就更加难了。我也懂事了,所以有机会去当兵的时候,我就一个劲地求那个班长,后来班长没有办法就跟长官说“个子不高以后可以长的”,就这样让我去当了兵。 我先是进的湘军部队16师。他们的补充团设在湘乡的杨嘉桥。在补充团里搞了几个月的训练,主要是队列、射击、拼刺刀这些东西,但是我的个子实在是太小,搞这些东西实在是搞不来,他们就让我当了号兵。 年6月,我们部队整编成了86军,开往浙江安徽一线。先到浙江,在这里我打了我一生中的第一场仗。那是在温州一带,不晓得怎么回事,日军发现了我们,他们一直在我们后面追,后来双方就交上了火。幸亏追击的日军人数不多,我们留下来打掩护的部队还能抵挡一下,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这边快抵挡不住了,营长就把所有能动的后勤兵,还有可以活动的伤兵召集在一起。我那时没有配枪,连长就给了我一个手榴弹,让我跳出战壕吹冲锋号。 (网络图) 那个时候人也不晓得怎么回事,就好像什么都不怕了。我的冲锋号一响,所有的人都冲了出去,日本人也没有想到,还以为是增援部队来了,抵挡了几下就撤退了。追击的时候我把手榴弹扔了出去,炸没炸死人我就不清楚了。这是我打的第一仗,也是第一个胜仗,所以我记得清楚。 当兵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受罪,但对我来说,还是蛮好玩的,可能是我当时年纪小,不懂事,再加上我是当的号兵,比起其他人,我还是轻松了很多。俗话说,“号兵一张嘴,当兵的跑断腿”。那个时候不比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要靠号兵吹号来联系,我现在都记得,有集合号、熄灯号、冲锋号、起床号……我最先学会的就是起床号。还有一种号,你们是没有听过的,叫召集连长号,就是专门给连长吹的。比方营长要连长去开会,或者是别人要有事找连长,就吹这种号,连长一听就明白了。 3 “听说要打内战,我就没有去了” 到安徽以后就没什么仗打了,训练为主。但是安徽的路不好走,我们的脚都起了水泡,被草鞋一磨,水泡就破了,疼得想死。年初,部队调回了第九战区。我也是命苦,之前在训练中受了伤,医院养伤,伤好归队时,在路上碰到74军,他们说我是逃兵,我说我不是,但是他们不信,我心里想到哪里当兵不是当,我就跟他说,那我就在你们这里当兵,这样总行了吧,就这样我就到了74军军部直属连,还是当号兵。不过因为是军部,所以我就升了上等兵。年,在雪峰山我跟着74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你还别说,日本人打仗还是勇敢的,我们把他们包围了,他们也不投降,不过打到最后,他们真的不行了。我们还俘虏了他们几十个人。七八月份的时候,上级让我跟着别动队把这些俘虏送到湘潭去,完成任务以后,我听说大部队已经到了山东一带,说是要打内战。我没有什么文化,但我想日本人都打跑了,何苦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就没有去了。回到益阳,我的养父一家已经搬家了,我到处找都没有找到,只好回了新化老家。族长见我当兵回来了,也是客客气气,还按照族谱给我起了一个名字叫刘光汉。我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什么官,但奇怪的是,别看我不是官,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口令。 手记 三岁丧父,五岁丧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从冻毙街头的小叫化,到九死一生的前线部队,刘光汉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与悲苦。 八年抗战,他当了六年号兵,对这个古老的兵种,95岁的他如数家珍,起床号、冲锋号、熄灯号、集合号,每一个号的吹法,他都刻骨铭心。就像他吹的军号,话匣子打开的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都说人情冷暖,世事如茶,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年主动要求入伍抗日,年主动脱离部队回家务农,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文化不高的他,对时局的解读与把握,早已经洞若观火,生活的智慧让他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上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