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原标题:守候安化 作者:廖双初 尽管身处安化,我却总喜欢站在那张五颜六色的湖南地图前,喜欢看那块代表安化的小小区域,不规则的图形和深浅不一的颜色,包涵着近五千平方公里的山河田地、丰厚物产与璀璨人文。这似乎有些偏僻但绝不寂寞的地方,让我无限热爱。茫茫雪峰山,自东北向西南横亘安化,安化是她怀里一块亮闪闪的碧玉。滔滔资水河,自广西发源朝安化一路踏歌而来,不可阻挡的步履与不绝如缕的涛声,绵延安化日益鲜亮的日子,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在资水干流,柘溪、东坪、株溪口三个水电站在不到三十公里的河段横空出世,切断雪峰山云雨,高峡平湖早非梦中期待,碧水的灵魂,滋润三湘大地,点亮万家灯火。沿着资水,我看到了她两岸无数的枝枝脉脉。奎溪、柳溪、辰溪,槎溪、玉溪、伊水……整整四十八条溪流,如雪峰山这棵大树的无数根须,执着地向土地和季节深处延展……在湖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江南镇,我溯着资水一级支流麻溪而上,欣赏她的旖旎风光。远远地,在一片辽阔的田野边,我看见飞檐翘角的古老永锡桥静静地站在岁月的风中眺望,依旧不知疲倦地为两岸远远近近的人们迎来送往,宽广的襟怀让无数人的脚下没有了激流险滩。而古色古香的洞市老街早就在她的上游不远处张开着热情的臂膀,迎候你来徜徉,品尝擂茶的芳香。三门洞不远了,就在老街的稍前方,清亮亮的泉水足可洗去你旅途的劳顿和内心的忧伤。再往里跋涉,不就到了保存着浓浓古寨遗风的高城村了么?清一色的木屋,挨挨挤挤地相拥在半山腰那个开阔的山湾里,让见惯了钢筋水泥森林的人们眼睛发亮:哇,多恬静的一方天地啊!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景色秀丽的关山峒峡就在她身旁,水流潺潺,形态各异的巉岩活生生就高悬在你的头上方,仰望之,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当你微微觉得有些疲惫了的时候,茶马古道的马蹄声就传来了,这中国南方最后的马帮,步履深沉,富有节奏,马铃悠扬,好似不停地敲打着你驿动的心扉。那么就赶快骑上它去看看锦绣川岩江吧。川岩江是麻溪的源头,一条清幽幽蜿蜒十多公里的大峡谷。郦道元对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描述,用在川岩江似乎更为贴切。碧绿永远是峡谷的主色,从谷底到山巅装得满满当当,一重一重,一叠一叠,直弥漫到天上;参天古木葳蕤,青青藤蔓顽强地爬满了悬崖峭壁。这里没有裸露的土地,无边的绿色造就了好大好大的一个天然氧吧。怎么也掩饰不住以至溢出山谷的是流水。淙淙流水纵情欢唱,永远唱不够这里不老的青春乐章。宽宽的八仙台瀑布高高地挂在那儿,“哗哗哗……哗哗哗……”亮开雄浑的嗓音,朗诵着大山永远也没有结语的壮丽诗行。沟谷怪石嶙峋,流水在岁月中走过的痕迹深刻在坚硬的石头上,彰显的摩擦力和穿透力,令人震撼。在以绿色和流水为主题的图画与音乐中,川岩江成了安化一个如童话般神奇美丽的地方。其实,安化的风景处处都令你神往。那不是九龙池么?在南金乡崇山峻岭的顶端,海拔米的高度,让它毫无悬念地成了湘中的最高峰。那里不是有一片原始次森林么?是的,就在苍场六步溪,莽莽的一片林子可以一下子就把你带入到虎啸猿啼的年代。还有龙泉洞、青云洞,它们都在雪峰湖地质公园区域内的马路镇,洞中的五彩奇观,会让你眼花缭乱,驻足流连。太美了,太美了,数不完的安化奇山异水真的是太美了…优美的环境永远是生长作物的沃野。 放眼安化,作物千姿百态,种类丰富多彩。茶叶是其中的金枝玉叶,它们吸取这里独有的天地灵气、日月精华,通过特殊工艺制作,色泽清新,品质尤佳。青翠如滴的茶叶,是安化乡间普山普岭一道独特的景观。一片片茶叶如一枚枚花瓣,在杯中绽放青春,清爽干渴舌苔,陶冶闲情逸致。安化茶叶的精品早在封建时代就声名远播,受到朝廷青睐,被定为贡品;如今更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和殷殷牵挂。“松针”、“银币”、“云台春芽”诸品牌,让绿茶的世界香气袅袅,风光无限。而以“白沙溪”千两茶为代表的“三尖”、“三砖”、“一花卷”黑茶,更是万里飘香,香到了海角天涯。有道是:“世界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安化独尊。”昔日,安化黑茶多滋养塞外边关、草原牧场,去脂健胃催眠之奇效,使她不可替代地成为了西北边疆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近些年,她更是如黑玫瑰一样香到了中心城市,香到了东南沿海,香到了异国他乡。黑茶市场的微妙变迁,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演进和提升的重要反映。这种变迁,令人欣喜。而安化,也便在其中悄悄演进和提升了。时代的演进,需要社会脊梁担当,更需要深厚文化涵养。 安化钟灵毓秀,代不乏才。19世纪初叶,一个名叫陶澍的翩翩少年,胸怀大志,走出梅山大地,过洞庭,走长江,一路颠簸豪放,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从此,在热闹而拥挤的中国地方政治舞台上,破天荒有了安化人崭露头角的身影。陶澍先是在京畿、四川、山西等地的普通岗位上忠于职守,年任两江总督,开始在清代财富之地大展鸿图:改革盐政,兴修水利,整饬吏治,培养人才,功勋卓著,从上至下赢得了一片赞声。然而,陶澍的根毕竟在安化,是安化的“红薯、苞谷、蔸根火”养育温暖了他,是“石门潭上石如城”的严酷环境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是重教兴教的浓厚氛围开启和丰富了他所向披靡的人生智慧。如今,我们在小淹还能看到他留下的江山胜迹,道光帝题赐的“印心石屋”四字在石门潭边的文澜塔和御书崖上依然清晰可见,令人无不发思古之幽情,怀想那段安化子民叱咤风云、光彩照人的时光。 站在历史的蓝天俯视安化,陶澍无疑是安化人文的坐标。从他的故里小淹环顾周遭,北边不远的地方是龙塘,那是清末书法家黄自元的故里,黄自元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亦为书法爱好者所临摹,不朽的艺术造诣将使他的英名传之久远。向东去,我们可以在大福镇找到晚清云贵总督罗绕典的官邸残院,他是清代官场又一个显山露水的安化人,曾在祖国西南“呼风唤雨”,创造了不朽业绩。向南便是古镇梅城了,作为安化的老县城,那里的文庙武庙、南塔北塔、古街古巷,已刻满安化人文的深深印痕。“紫云反照,洢水拖蓝,铜壶滴水,梅岭寒泉。”好一幅峻美凝重的山水画卷!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留下了睿智的目光和坚实的脚步。附近的乐安,是中华始祖的南方一支——蚩尤繁衍生息的地方,至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可供探究的遗迹。这里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王扶汉阳至今仍在紫云山上“指点江山”。小淹向西则是资水古商业文明的残片——唐家观、黄沙坪,我们可以通过那些幸存下来的旧建筑沧桑的脸上读出她们当年繁华的端倪。继续往西就是今天的县城东坪了,风雨镇东桥提示人们:这里的历史长着哩。锦绣安化,富饶安化,厚重安化,神韵安化,这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灵魂栖息的场所与归宿,古韵悠长的历史和如火如荼的未来,让我无论如何也不想走出她静美而温暖的怀抱。我别无选择,只能为之深情守候。 品味安化 编辑 邓迪波 百万安化人之家 anhuar qq.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gr/6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