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我党我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奠基人曾三诞辰周年纪念日,记者谌建章将他8年前一篇关于曾三的文章贴出来,以示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敬意与纪念—— 见我们采访曾三,83岁的曾学谦老人有些激动,说:满叔走了18年,这些年几乎都没人来过了,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呢? 得知来意后,老人脱口就说:嗨,曾三这人太厉害了,我们老家子侄三代二十多口,冇一个沾他的光。那年地委书记何晓明到我们家,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没有,我说我的孙辈曾三的重孙辈能搞出去个把(指参加工作)就好了,何晓明满口答应,结果被曾三挡了,说什么只要我在,不是凭自己的本事,一个也莫想出来。年,满叔的病上了身,中央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记起了我们,说喊一个能读得报的重孙去护理他。但去之前,又专门给地委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丑话讲在前面,我死后他是要回去种田的。唉,孙子服侍他整哒整6年,死了就真的打发他回来了! 这孙子现在在哪?记者挺感兴趣。 根据老人指引,我们在中心城区桃花液矿泉水厂找到了他。这位后来靠自己打拼找了工作的曾孙说:老爷爷对他自己的孙子也一样。一次在河南的一位孙子让我领着,到楼上找一位轻工部的领导,送了两瓶酒,想照顾评个什么部优,结果被曾三知道了,硬是把酒给要了回来。老爷爷讲,他十多个孙子都是凭本事上的大学,年,一回就考上了5个,中国青年报还登了一报。跟他几年虽没有解决工作,但我懂得了人要凭本事吃饭。 曾三,老家原益阳县新市渡高村人,原名曾海云,排行老三。因隐蔽斗争的需要,便由此化名;因是老满,子侄们称他为“满叔”。说起满叔革命后的事,曾学谦老人的神情凝重起来—— “马日事变”后,他就出去了,是他岳家,还有两个老兄,照顾他一家子。原配给他生了两个崽,拉扯到10多岁,因打摆子(疟疾),年过世了。我们这里的习俗,男的死了,孝棍要用竹子做,女的则用桃木,当时急搞急,用的是竹子,气得他岳老大骂:“我的女死了,我的郎冇死呐!”几年后,曾三通过秘密联络告知家里,他到了延安。当时他的二崽去了台湾,胞兄曾海楼托人将他的大崽送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再辗转到延安。后只身赴港,将老二又送到他身边。因为这个问题,“文革”中抓住不放,说他有“海外关系”,将这位曾经的副市长关押一年多,然后下到畜牧场守山看牛。于是满叔在北京蹲“牛棚”,二叔在益阳当“牛倌”…… 说起曾三几次回益阳,老家的人话可多了:一次回来是吃食堂的时候,队上让我们先吃了,再让曾三和陪他的干部吃,没料刚一离开,小孩子就嗡到桌子上抢吃的,满叔心疼不已,说饿得咯样厉害,你们冇跟我讲真话嘛!一次是搞责任制了,队上用他捐的元建了一个桔园,满爷坐在山坡上,看着即将结果的桔树舍不得起身,说要是能回来,在这里起个屋就好了。一次是回来看二爷,我们晚辈都上招待所去看了他,谁知这是他们兄弟的最后一面,也是他本人的最后一次回乡…… 虽没有再回,但是第二年,曾三却应家乡之请,写了一首七绝:“更名改籍别双亲,天下兴亡责在身,随党远游十万里,迎来新纪献人民。”五年后,这位红军时期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建者,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人,便走完了他传奇而波澜的一生。 曾三走了,没给老家留下什么,老家的人却十分怀念他。曾学谦老人说,政府能否考虑在他原配夫人的墓地,以他的原名建一个“海云亭”,这样对高村,包括他的原配和岳老,都是一个安慰。 曾三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年在长沙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到上海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年被派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央红军与党中央的第一次无线电联络。参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年冬,胜利完成了中央档案的安全转移任务。在西柏坡,参加了七届二中全会的记录工作。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档案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是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任全国人大代表。 曾三(右三)年回故乡,与儿时五位同学及乡邻合影 照片说明:曾学谦老人说,这块荒地就是曾三的屋场台子,他出生和结婚都在这里。下面这栋是他胞兄曾海楼的,与曾三的房子相连,两边一模一样。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北京哪里有专治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