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初,定居加拿大的信义颜氏后人嘉年兄传来一个好消息,挪威差会档案馆终于公开了其馆藏的历史影像资料。在这次公开发布的十来份影像资料中,其中有两段无声视频是记录益阳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影像,第一段为14分钟26秒,第二段为7分20秒,拍摄时间大概为民国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由挪威、瑞典信义会在益阳的传教士拍摄记录,作为当时信义会驻外拓展事业的纪录片留存。 从两段珍贵的视频内容看,主要记录的镜头是信义会其在益阳事业中涵盖的教育、宗教、医疗、慈善、文化等领域,虽然多半是与桃花仑的信义事业相关,但也从客观的角度反应了民国时期益阳的社会现象和变革,是现阶段留存于世,且较完整的益阳在民国时期的第一部历史记录片。 友情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影像来源及版权归属:挪威差会档案馆(NMS) 纪录片开篇拍摄的镜头即是中华信义会在益阳的标志性建筑—“信义大学教学楼”,位于当时的桃花仑许家屋场,此楼为当时中华信义会的分支机构瑞典信义会在年承建,是益阳最早创办的西式大学,也是湖南最早一批建立的西式教会大学之一,第一任校长为瑞典人韦慈曼,年,北伐战争开始,湖南的农民运动兴起,教会事业饱受冲击,加之缺少优质生源,瑞典信义大学全面停办,后信义大学教学楼转给挪威信义中学做校舍。 信义中学高中部学生. 信义中学的女生部学生. 桃花仑信义小学学生. 信义小学的一位教师上中国地理课,在黑板上正书写下“同蒲铁路”。 这是在桃花仑教堂中的一次周末礼拜,一位妇孺怀抱一个婴儿进行洗礼仪式,这是当时益阳境内最大的一座教堂,曾多次屡毁屡建。 桃花仑信义中学所有师生每周末必进行的活动便是周日的祷告,片中左二为时任信义中学的校长陈开源,其身边的挪威人为湘中信义会监事吉利烈。 医院门口的牌楼,“医院”四个大字由医院第一任中方院长,益阳医学界先驱谢葆灵博士题字。 片中正好医院治愈后和家属回家场景。 在拍摄医院的画面中有几位挪威医生出镜,他们不远千里来华无私的援助益阳的医疗事业,值得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这位戴眼镜的是医院创始人倪尔生先生的长子拉格纳,继承了倪尔生的事业,从年起一直在医院从事医疗工作,直到年,在益阳工作的期间,他还在新化创办了一所医院。 这位就是时任医院的院长谢葆灵先生,这位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曾担任信义中学首任董事长,在信义中学教授生理与卫生课程,兼任学校校医。年,他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回家乡,在医院任职,成为医院首任中方院长,他热心医学,救死扶伤,深得病人信任,不仅为益阳西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还给益阳医疗与教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两位华人医生和挪威医生解华芝在与小病友交谈,解华芝医生从年起,在桃花仑医院工作数十年,医院实际管理者。 医院的门诊大厅坐满了等候看病的病友,在医院看病,较贫苦的人们或者是信义会教友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看病,医院在当时益阳的名气倍增,接诊率在全省位列前谋,也让益阳及周边人民确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慈善项目也是挪威信义会在华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比如开办瞽目院、育婴堂等,片中这个镜头就是瞽目院的学生,他们刚从桃花仑教堂做礼拜出来。 信义中学校长陈开源及其夫人,曾就读于信义中学堂、信义大学,后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年至年任益阳信义中学校长兼教历史,从挪方接手信义中学后。艰难创业,严谨治校。特别注重教学,把信义中学发展成为拥有高中、初中、女生三部合一的完全中学,在他任内,私立信义中学的综合教学在益阳排名第一,其学生英语成绩省内一流,培养大批优秀学子,成为湖南省著名的中学。 摆渡于资江两岸的小船. 益阳乡间的茅草屋. 瑞典传教士潘主闻(后站立者),他在桃花仑教堂担任从事传教任务,片中是他在走访教友家庭,他和家人在益阳生活多年,也曾拍摄多段益阳的影像资料。 走访后的照相留影是西方传教士与益阳本地人进行友好交流沟通一个重要方式。所以提到要照相,几乎是全家老少左邻右舍都到齐,以至于留存在挪威的这上千张益阳影像中,有三分之二是合影。 片中最值得让人为之振奋的是首次出现了十几秒关于益阳城内三堡的画面,这条热闹而古老的街道,见证了益阳这座古城在晚清民国时期的繁荣商业。 人头攒动的麻石街上,南货店、绸缎店、药号、鸡鸭鱼肉摊,各色小商小贩好不热闹。 纪录片的片尾,街市上的三个孩童脖子上的长命锁是这集最后的亮点,在这座南方千年古城的里,同样习俗同样的寄托着大人对孩子们平安长大的期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dl/76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