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年8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四部局联合发文,先后2次公布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在全国处传统村落入选名单中,益阳市仅我县有7处传统村落有幸名列其中,即东坪镇黄沙坪老街、马路镇马路溪村、东坪镇唐家观村、江南镇洞市社区、江南镇梅山村、古楼乡新潭村樟树凼、南金乡将军村滑石寨。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名单中,东坪镇黄沙坪居委挤身其列,我们湖南仅共有28处。 洞市老街位于江南镇洞市村,距怀桃公路约15公路,是安化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处在安化茶马古道旅游风景区中心。 洞市老街由一条蜿延曲折的青石板街道和其两侧80余栋木结构房屋组成。青石街道南北走向直通山顶,北通梅城、邵阳等地,南通资江岸边;是古代安化从陆路通往境外进行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老街形成很早,兴盛于明代,现存民居多为民国至解放初期建造的商铺和居民住宅;房屋依山势而建,双层小青瓦屋顶,穿斗式结构,内檐出廊,比临相接,形成通道;房屋第一层临街面均为店铺,后为住房,楼上为住房或旅馆。中间为青石铺成的街道,宽4米不等,青石下面设下水道;山势陡峭处有青石阶梯相连,街道依山势绵延近三公里,北端立路碑三块,最早的碑为乾隆三十九年立。老街中心区域有店铺、房屋有31栋,青石路面长约米;老街入口处为贺氏宗祠;距中心区域约米处另有一片民居院落“聚星堂”及两家手工造纸作坊。 洞市老街至今仍散发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是安化古代商贸经济活动形成和发展的缩影,也是安化黑茶茶历史的重要载体;年益阳市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贺氏宗祠还是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聚星堂民居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建造工艺的特点为街道依山谷走向延伸,房屋依山而建,石板街道将房屋分为东西两半;房屋临街面的店铺均内檐出廊,比临相接,形成过道,二楼临街面多有围廊,店铺门板均为活动式的条木板门;另有院落为中规中矩的四合形式或因地势而修的不规则的四合院院落;房屋多为悬山穿斗式结构,平面多呈“一”字形,面阔三、五间不等。 滑石寨滑石寨位于安化县南金乡东南方的将军村滑石组,距南金乡政府约,现居住人口人,面积超过2平方公里;南金乡至将军村的公路从山脚通过。建筑群处于公路上方的滑石寨中,从山脚到山腰共建有木屋30余栋。滑石寨建筑群依山而建,层层递叠而上,错落有致;房屋朝向一致,座北朝南;木穿斗结构楼房,二层小青瓦顶,下层住人,一般上层为敞开式,用于存放东西,阴干粮食,还有很好的隔热散热作用,也有装有板壁的上层可以住人;房屋布局多呈“∟”或“一”字形,正屋面阔三五间不等,一般有偏房。村内有百年老树围四周,形成关山;村内道路蜿蜒曲折,绕房屋穿行,家家引来山泉水入户,架起无线电视设备;入村公路从山下通过,山外边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老年人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 黄沙坪老街黄沙坪老街位于东坪镇黄沙坪居委,资江河南岸,约有木结构房屋有多栋,多与现代新楼房杂居。房屋均为清代至民国建筑;大都为老式双层小青瓦顶木结构房屋,间或有几栋青砖瓦房。房屋集中区在黄沙坪居委东部的沿河地带,青石街道呈东西走向,全长多米,由长约1.7、宽约0.5米的青石板铺成,青石板下设排水系统。街道两侧保存较完整的房屋共30栋,多为店铺。建筑建造特点:青石街道将房屋分成南北两半,屋与屋相连;木穿斗结构,二层小青瓦屋顶,内檐出廊很窄,形成窄窄的通道,仅高出青石街道十余公分;传统店铺形式,活动式木条门,内设柜台和厅堂。黄沙坪老街前濒资水,后靠群山,街道依山傍水呈带状分布于资江南岸,水运交通十分便利,很早就成为热闹的商贸交易场所。附近山区盛产茶叶,明万历年间开始生产黑茶,逐步形成茶市,明清时期因茶叶交易十分火爆,因而成为茶叶生产、销售的重要基地和口岸,更成为繁华的商贸古镇;晚清至民国年间,共有大小茶行五十二家,其中著名的有:永泰福茶号、发记茶行等。因茶市带动,各行各业迅速兴起,居民多至万人,老街随之向内扩张至乔口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街逐步被现代化的建筑吞食,现保留完整的街区仅存黄沙坪委居东端的一小段约米左右街道,其余古民居均散布于现代建筑群中。 马路溪传统村落马路溪传统村落位于安化县马路镇马路溪村,马路溪水将村子一分为二,西为胡田湾,东为大元坪。村落四周被群山环绕,民居集中分布于溪水两岸地势开阔的沿河、山脚地带;胡田湾约有民居25栋、大元坪约有民居15栋、周边山脚及山湾里有约60栋。当地村民以邓姓为主,多在家务农。民居多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最早的一栋为清代建造。房屋均为木结构双层小青瓦屋,面阔三间或五间不等,两侧有偏房及杂屋,多依山势而建,集中连片区房屋整体朝向为座北朝南,房屋之间有小路相连。 马路溪传统村落建筑建造特点:民居多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房屋之间错落有致;民居平面多为“凹”“∟”形,面阔三、五间不等,左右设厢房,木穿斗式结构;二层、盖小青瓦,多设檐廊;基础采用碎石垒砌而成。 马路溪传统村落民居因地势高低错落分布于山脚夫下、溪岸边,有小路穿插于房前屋后,民居与菜地杂居相间;中间地势平坦开阔处为农田。四周群山环抱植被茂盛;怀桃公路从村后山腰上穿过;马溪水流入资江。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地。 梅山古寨 梅山古寨位于安县江南镇梅山村的西南角的两个自然村落,万家冲和石牛湾,它们南与新化县交界、与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西与茶马古道高城景区接壤,是资江水系的一级支流麻溪溪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万家冲村落有约20栋木结构房屋分布在龙溪的尽头、梅山村与新化县交界的山坡上;村落呈梯级状,一层层而上,散布在树林丛中、沟壑旁边。从山脚到山顶之间有稍平坦一点的地方,都被村民利用或用来建房,或被开垦出来成为菜地和农田;万家冲是麻溪支流龙溪溪水的发源地,龙溪水由四周高山泉水汇聚而成。 石牛湾位于与万家冲相邻的石牛山脚下,民居相对较集中,于龙溪岸边向山边延伸,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房屋结构特点大都呈“一”或“∟”字形、面阔三间加厢房或偏檐屋;小青瓦顶,形同歇山;均依山而建,基础由石头垒砌,朝向不定;房屋依山而建,上下错落,层次分明。 梅山古寨万家冲周边群山林立,古木参天,村内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木随处可见,房屋散布在树木之间形成屋随树建、树与屋共生的独特景观。村中道路由青石块垒砌,穿越于房前屋后,一直延伸到山顶通往新化,古时这里是通往新化的交通要道。石牛湾位于石牛山脚下,距万家冲约两里路的龙溪岸上边,周围群山林立,唯的一通往外界的公路沿溪而入通向万家冲与通往山顶的青石古道相连。唐家观古镇 唐家观古镇位于安化县东坪镇唐市社区。地处资江北岸,夹于槎溪水与株溪水之间,背靠绵绵群山,古镇在山脚、江边的夹长地带绵延开来,形成“五峰半露青山外,三水环抱唐家观”的天然地理风貌。唐家观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清时期至民国,占地面积约为00平方米。古建筑群整体呈现东西向沿河分布,房屋倚江枕壁,一旁依于山脚,一旁悬于江面,距水面约十米;青石板街道长约米,宽2至3米,蜿蜒于房屋中间,形成窄窄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民居等均为双层小青瓦木制结构房屋;砖木结构的古宗祠、公馆、教会等杂居期间;两旁屋檐水通过青石块裂缝排入青石板下的阴沟里,道路两旁还遗存有茶叶章程、禁赌公约、商务公规、码头章程等石碑石刻三十余块青石彻成的货运码头蜗居于房檐屋下,梯级而上的石阶穿插于房屋间,形成许多长长窄窄的巷子,连通码头与店铺。 唐家观古镇建筑建造特点:依山临江而建,青石街道自东往西将民居分为两半,临街面均为店铺,大门为活动式的条木板门,店铺之间紧连;房屋多为悬山木穿斗式结构,临江而多为吊脚楼。 自宋熙宁五年()建安化县后,逐步对外开放,茶叶、棕片、桐油、竹木等农产品对外输出,宋哲宗三年()在资江滨设茶叶交易市场,资江沿河两岸开始有了商业交往。明初,唐家观就成为万商云集的热闹商埠;中期,开始简称唐市;明未清初更为发达;据《万寿宫石碑》载:“独是界连南楚,地接衡阳,而湖湘为最,故往来于安化县之塘家观,贸易者遂络绎不绝,夫塘家观称胜地,且为商贾聚集之薮,岂非于故墟而无会馆存焉”。 这里上通新化、宝庆,下达武汉、南京,水上交通极为方便,自古有“小南京”之称。茶叶远销京师和大西北;木炭畅销益阳、长沙;木材、楠竹销往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其它土特产和各种行业也运用而生。商铺、加工作坊、祠堂、寺院、庵堂、教会、会馆、学校、亭台楼阁等建筑遍地林立,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市场,热闹辉煌了近八百年;现在由于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路交通逐步退缩,唐家观已失去了其水上交通便利的优势,其辉煌成为了历史。8年安化县政府于唐家观古镇上游约50米处建株溪口电站,于江边建起防洪堤,破坏了原有的倚江枕壁的环境风貌。但现在古街的遗迹尚存,木结构的商铺、石板路面、石板码头、吊脚楼依在,仍然可感受到昔日的繁荣与热闹。樟水凼传统村落樟水凼传统村落位于安化县古楼乡新潭村,县城西南方向40公里处,由樟水凼组和塘湾组组成。樟水凼组分布在水潭溪源头肖公坳山的山腰上,共有栋房屋二十七栋依山而建的两层木质穿斗结构房屋,房屋一致座南朝北。屋基都是在山坡上开挖而成,屋前都用圆木搭台凭空挑出一个屋场坪,屋顶用厚约50厘米的杉树皮覆盖。屋与屋之间横向由山坡上平整出的土路相连,上下用木桩和木档做成阶梯,屋两端多有厢房和猪圈,呈“凹”形状,屋周围是各家各户的庄稼,远处是茂密的森林,森林中的泉水在山脚下汇成一条小溪自西向东流淌,整个聚落原始古朴,静静地悬挂在半山腰。塘湾组距樟水凼组约3公里,处在水潭溪东岸的一个山坳里,地势开阔,20户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穿斗结构、二屋、小青瓦屋顶。樟水凼村落两个组的房屋呈都是民国至解放初期修建,但都保持了古梅山地区传统建筑的技术和风格,是古梅山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实物资料。村民们大都仍然靠土地为生,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原始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梅山人生存生活用品状态的缩影。 樟水凼传统建筑特点:民居依山而,上下错落有致;房屋结构多为穿斗式,上盖杉木树皮,因海拨较高,多山雨、风大,屋顶采用人字架加固杉树皮层面,受地势影响,多采用吊脚作为基础或扩充晒场。 根据国家四部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安化7处传统村落,将在三年内分期得到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维修资金支持。其中马路镇马路溪村列入第一批重点支持保护修缮的名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将分别在年、年投入巨资完成马路溪村传统村落和黄沙坪传统村落文物的整体修缮、环境整治、三防避险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安排,安化县东坪镇黄沙坪被列入第二批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实施整体保护的名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dl/55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