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卢克索(Luxor) 卢克索是埃及古城,位于尼罗河南部东岸,北距开罗千米,南距阿斯旺约千米。是一个只有三条主要街道的小城镇。然而,卢克索曾经是古埃及帝都底比斯的中心部分。如今是底比斯文物的集中地,被誉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现在保存较好的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走起,必须的!▲底比斯(Thebes):是古埃及的帝都。面积有93平方千米,横跨尼罗河两岸。东岸以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为中心,西岸是皇家墓地,集中在底比斯山丘(ThebanHills)主峰库尔恩(al-Qurn)峰下的帝王谷。 底比斯是古埃及历史上许多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底比斯的考古遗迹也为埃及文明提供了惊人的证据。其历史地位,犹如我们的西安。 ▲我们坐上睡眠列车,晃里晃荡11个小时,在第二天上午6点半,到达了历史名城卢克索。卢克索火车站很小,位于市中心的ShariaAlMahatta大街东端。对面就是游客服务中心。每天有往返开罗的睡眠列车(SleepingTrain)和往返伊德芙、阿斯旺的普通列车。▲与火车站相隔一个街区,就是著名的卢克索神庙。▲越过神庙东侧的广场,可以看见卢克索神庙巍峨的门楼和方尖碑的后面有一个清真寺。很奇怪的组合!阿布·哈加格清真寺(AbuHaggagMosque):建于公元前14世纪的卢克索神庙,在公元年罗马时期被科普特人改造成天主教堂。公元年又变成了清真寺,算下来也有多年的历史了。▲晨曦洋溢在神庙苍老的脸颊。皱纹却里隐藏着些许讪讪之意。我们驱车匆匆掠过卢克索神庙,先去较远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卢克索西侧的尼罗河一副晨醒的模样。对岸的底比斯山丘也被晨曦染红。河里的游船桅杆上彩旗猎猎,这些船被称作“尼罗河上的费卢卡”。费卢卡(Felucca):是一种传统的木制帆船,在埃及和苏丹的地中海东部以及伊拉克使用。它的动力由一个或两个纵帆组成,船员则由两到三人组成,通常可载十名乘客。现在主要用于尼罗河的旅游。 我们将坐船渡到尼罗河的西岸。 ▲尼罗河,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行程里。 尼罗河(Nile):尼罗河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的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大家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被尼罗河眷顾的农业,始终是古埃及文明的基础。所以,埃及文明也称为尼罗河文明。 ▲这里没有了开罗的高楼大厦,尼罗河岸的景色更显清新。▲看这肥沃的土地,和河谷区以外的无边沙漠形成明显的对比。▲我们的车经过一个铁路口,看见沙枣树旁守护铁路的民兵。显然,他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好,抽空了解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哎哎,前面就是第一个打卡点了。门农石像(ColossiofMemnon)两尊面目不清的巨像,突兀在尼罗河和帝王谷之间空旷的原野上。它们本来是阿蒙霍特普三世陵庙前的法老雕像,但陵庙早已毁于地震和尼罗河的洪水,石像也经历了两次地震,在托勒密时期就已经如此这般了。▲十八王朝的阿蒙霍普斯三世统治时期是埃及帝国的高光时刻,他死后被当成了神。据考证,他的陵庙建筑群占地35公顷,是当时最大、最奢华的。其规模甚至超过前朝的卡纳克神庙和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的拉姆塞姆陵庙。▲这两尊都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坐姿像,他双手放在膝盖上,面朝东向尼罗河。还有两尊小雕像刻在他的腿边,这是他的妻子提耶(详见:人类文明的坐标埃及第1季埃及国家博物馆)和母亲穆特姆维亚。 ▲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座椅一侧镌刻着的喜乐神,倒是很清楚。喜乐神哈碧(Hapi):古埃及神话中荷鲁斯神(Horus)的四个儿子之一。体肤常作蓝色,垂腹丰乳。他掌控尼罗河的洪水泛滥,使尼罗河两岸的土地肥沃,谷物丰收。他是古埃及的尼罗河洪水之神、谷物之神、地球之神。通常成对出现,分别用莲花和纸莎草在权杖上打结,象征上下埃及联合一致、王权一统。▲据希腊神话:门农被阿喀琉斯杀死后,门农的母亲黎明女神厄俄斯恳请宙斯,赐予他不朽之身。宙斯答应了。随后,在埃及底比斯附近耸起一根巨大的石柱,上面雕刻着一位国王的坐像。石柱在日出前会发出一种奇妙的声音,是门农在欢呼母亲的苏醒。母亲看到自己儿子的石像,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滴落在花草树林上,形成晶莹的朝露。 所以,当人们看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坐像,也会在黎明时发出声音,和神话中的情节一毛一样,就给石像取名为门农石像,沿用至今。 其实,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宏伟陵庙建成后不久就毁于地震,残件可能被后世法老用作建材。此地只留下两座高大的石像。约公元前27年,石像再遇地震,布满了裂隙,在风吹过时会发出哨音,在安静的黎明时分特别清晰。罗马哈德良皇帝也曾亲耳听到过。但后来的罗马皇帝西弗勒斯,对石像进行了修补,从此石像就没有了黎明之声。 ▲这里正在发掘阿蒙霍普斯三世陵庙的部分遗址。 ▲门农石像附近的田野里,拖拉机在犁地,后面跟随大批鹭鸟,不断争食翻起来的泥土里腐烂的鱼虾贝类等。看到这幅场景,就明白尼罗河两岸洪泛区的土地有多肥沃。帝王谷(ValleyoftheKings)位于底比斯山丘的库尔恩峰下,与卢克索隔河相望。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的近年时间里,是埋葬古埃及新王国时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王后和贵族的一个山谷墓地。 其实,金字塔里基本没有木乃伊。大部分木乃伊都是在帝王谷里发现的。 ▲帝王谷分为东谷和西谷,大多数重要的陵墓都位于东谷,比如图坦卡蒙墓等。西谷只有伊特努特·阿伊陵墓向公众开放。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盗墓者把这片山谷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19世纪,还有许多盗墓匪帮在这里活动。这些被盗的墓穴里到处是历代盗墓贼和游客的涂鸦。有记录的涂鸦有多处,最早的涂鸦是公元前年的。可以想像,这里的陵墓遭到了怎样的浩劫。真正的帝王谷考古,是从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开始的。 从年到年,考古学家们在帝王谷先后发掘了近30座帝王陵墓。目前已经达到了65座。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些陵墓早在考古之前就全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许多当年豪华墓穴的入口敞开着,成为野狐、沙隼和蝙蝠的巢穴。 而值得庆幸的是:年,英国人霍华德·卡特在这里发现了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图坦卡蒙法老陵墓。昨天,我们在博物馆目睹了出土的部分文物。令人叹为观止啊!▲帝王谷各国考古学家的驻地。埃及学家们向往的圣地。 如今,帝王谷成了埃及重要的旅游景区。在帝王谷中最值得参观的主要陵墓有图坦卡蒙墓、拉美西斯三世及六世墓、塞提一世墓等,有一些陵墓一般不对外开放,只供学术研究用。 ▲帝王谷的背面就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所在的德尔巴哈里墓地。一座基督教堂建在墓地不远的废墟上,这类原始教堂倒是很少见到的。有兴趣的话,坐上热气球,就可以俯瞰帝王谷的全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TempleofHatshepsut)是为第十八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建造的陵庙。位于帝王谷东崖下的德尔巴哈里(Deirel-Bahari)墓地。该墓地共有三位法老的陵墓和陵庙。第一个在这里修建陵庙的是第十一王朝的门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II),然后是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一世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 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是十八王朝的第五位法老,公元前年—前年在位。她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外孙女;开创古埃及一代盛世的图特摩斯一世与阿摩丝王后唯一的嫡女;图特摩斯二世的妻子;图特摩斯三世的继母。她也是古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她不但身世显赫,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果敢坚强,深谙权术。她常以自己是法老唯一的正统继承人为荣,梦想有朝一日统治强盛的埃及。如果,将古埃及十八王朝比作唐朝的话,那么,哈特谢普苏特就是那武则天了。事实上,十八王朝和唐朝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唐太宗也有得一拼。现在德尔巴哈里墓地保存最好的就是女王陵庙。也是我们今天上午行程的重点。▲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处在德尔巴哈里墓地C位,是座三层阶梯式建筑。背后底比斯山丘的峭壁就像一条巨大的眼镜蛇,海拔米的库尔恩峰则形似金字塔,而主峰右侧的巨岩就像昂起的蛇头,表示眼镜蛇女神梅雷塞格(Meretseger)的守护。这也许是此处被选做法老墓地的原因。 ▲虽然历经多年,陵庙的主体建筑基本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古代建筑中和自然景观充分结合的典范。标志了古埃及墓葬建筑的转折点:放弃了古王国时期封闭式的巨石几何堆砌,创造了一种走入式的阶梯结构。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庙平面图。 底层庭院(LowerCourt)虽然这里的大部分浮雕场景已经被毁,但仍然有些幸存下来,最值得注意的是: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III)在生产及收获之神敏(Min)面前跳舞的场景。中层庭院(MiddleCourt)包括哈索尔祭拜堂(HathorChapel)、庞特柱廊(PuntColonnade)、出生柱廊(BirthColonnade)、阿努比斯祭拜堂(AnubisChapel)。这些建筑上的浮雕场景,生动地记录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生平事迹。▲出生柱廊:此处壁画从阿蒙拉和未出生的哈特谢普苏特的神话开始,众神决定阿蒙霍普特一世的女儿、图特摩斯一世的妻子阿摩丝王后(QueenAhmose),将成为这个未出生孩子的神圣母亲。随后,阿蒙拉来到地球,化身为图特摩斯一世进入阿摩丝的房间。阿蒙拉发现阿摩丝睡着了,但他用神力唤醒了她。并用神的呼吸让阿摩丝怀孕。阿蒙拉在离开之前,向阿摩丝显出了他的真容。然后告诉她将生下一个女儿,并会活着统治埃及。随后阿蒙拉拜访了负责创造的公羊神克努姆(Khnum),告诉他为未出生的哈特谢普苏特创造一个人形。 显然,女法老要强调自己是太阳神的女儿。不知道她爹图特摩斯一世会咋想? ▲出生柱廊壁画:哈特谢普苏特的母亲阿摩丝王后现在快要生产了,她被蛙头神海奎特(Heket)和公羊神克努姆夫妇领到了生育室。(网图)▲庞特柱廊壁画:展示了哈特谢普苏特统治时期著名的对庞特的探险远征。哈特谢普苏特亲自参与了此次探险行动。他们乘坐五艘船航行到达庞特之地(LendofPunt)。并进行了传统的贸易活动。(网图) ▲庞特柱廊壁画:庞特之地的人民热烈欢迎埃及人。帕拉胡(Parahu)酋长前来迎接埃及人,帕拉胡的妻子阿提(Ati)跟在他身后。阿提外表奇特,也许是最早有记录的肥胖症患者。 最后埃及探险队,从庞特岛满载香料、黄金等奇珍异宝回航。彰显了哈特谢普苏特的勇敢和伟大。(网图)▲阿努比斯祭拜堂:祭拜堂里还有许多神像:阿努比斯,阿蒙拉,哈玛契,奥西里斯等。而阿努比斯神出现得最多。所以,这个祭拜堂被称作阿努比斯祭拜堂。而这里原先关于哈特谢普苏特向阿努比斯神献祭的场景在被抹去。只有图特摩斯三世祭拜光之神赛克(Seker)的场景仍然存在。 阿努比斯(Anubis):死神,人身胡狼头,也是墓地的守护神。塞特与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创造者。它引导死者的灵魂到审判的地方,同时监督审判,使死者免于第二次死亡。高层庭院(UpperCourt) 高层庭院由奥西里斯方墩柱廊、围墙上的壁龛和中间的圣殿(Santuary)组成。圣殿里面雕刻法老献祭众神的场景。庭院右侧有一座哈玛契(Harmachis)石灰岩祭坛。哈玛契是荷鲁斯神的希腊名词,阿暾神的一种形式。而这座祭坛周围以前的其他神灵都被埃赫纳暾摧毁了。高层庭院中,哈特谢普苏特的名字在大多数地方都被图特摩斯三世所取代、浮雕场景被毁。宫廷政治斗争展露无疑。▲奥西里斯方墩柱廊:这些奥西里斯神像具有哈特谢普苏特法老的女性特征:戴着红白双冠和假胡须,假须前端卷曲,以表明她与其他法老的不同。极少有人见过她本人。她的真实相貌和她的传奇故事一样神秘。奥西里斯(Osiris):是埃及的生育、复活和冥界的神。他通常被描绘成木乃伊,拿着一只带钩子的连枷作为权杖,象征着他对自然的控制。权杖与右边拐角结合在一起,其象形文字的意思为“统治”;权杖与左边连枷结合在一起,其象形文字的意思是“生命”。 ▲高层庭院中间圣殿的入口。圣殿(Sanctuary):里面有各种献祭的浮雕场景。哈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和拉尼费鲁(Raneferukneel)公主等祭祀阿蒙拉的浮雕场景。圣殿最里面的房间是在托勒密时代重建的,是为了纪念神化的建筑师、医生、哲学家、哈普之子阿蒙霍特普(Amenhotep)。▲圣殿内壁画显示图特摩斯三世向荷鲁斯神献祭场面。▲圣殿里还保留着色彩艳丽的壁画:秃鹫神穆特,王权的守护者,是世间万物之母。上面排列的是三角洲的蛇神艾德乔(Edjo),他是下埃及的象征及守护神。这些神都顶日抱月,表示要守护每一天。下面的凿痕应该是祈求神灵保佑的哈特谢普苏特。已经被她的继子,或埃赫纳暾铲掉了。 ▲但由于二十世纪早期错误的复原计划,也使得原始的建筑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层庭院这整齐的模样就是复原计划的结果。 ▲高层庭院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壁龛,曾是女法老雕像的卡座。雕像有立,坐,跪等不同的姿态。可惜这些雕像在她死后不久,也被毁掉了。 ▲没有被毁的是冥王奥西里斯神的雕像。 ▲一个碎片修复的哈特谢普苏特的头像。 ▲高层庭院的通廊墙体上的细腻浮雕仍然清晰可辨。▲考古发掘出来的神庙建筑残件。由于复原计划的需要被整齐码放,如列队的士兵。▲而且,重点突出,便于参观。▲三千年的断垣残墙与雾霾中的现代城镇相对无言。曾经无比强盛的古埃及人,先后输给了喜克索斯人、波斯人、赫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在这些征服者的反复碾压下,这个伟大的民族消失了,辉煌的文明也石化了!▲底比斯山丘附近散落一些村庄,多从事文物和旅游服务。▲寻宝村的民居在荒芜里与历史为伍。▲这些村庄里有很多雪花石膏厂(AlabasterFactory)。制作雪花石罐和古埃及题材的浅浮雕石刻出售给游客。▲雕刻工人拿原石开料。这些料应该是石膏和方解石粉的人工混合物。▲这些雪花石膏罐子和博物馆里那些装法老内脏的罐子很像。看着喜欢,也不敢请回家。▲渡船码头。▲登上渡船,我们返回尼罗河东岸。▲帝王谷在身后渐行渐远。▲午餐在东岸的艾博特尔卢克索(IbertelLuxor)酒店。▲酒店靠近卢克索神庙,与西岸的帝王谷遥遥相望。用过午餐,我们将去拜访著名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谢谢您的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zx/74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