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古代方国历史及其国际影响——益阳厅展示内容 杜钢建 益阳位于雪峰山东端以及雪峰山余脉带。益阳地区古代方国中有国际影响的方国主要有古熊国、古蚩尤国、古益国、古澧州国、古张楚国等。 一、古熊国 古熊国是有熊氏的方国。轩辕黄帝起于有熊之墟。黄帝氏族起源的有熊之墟在今张家界地区三天子山的月山。从张家界地区到益阳和岳阳地区,曾经都是古熊国的辖区。 轩辕黄帝在岳阳地区得道后,黄帝大臣左彻削木为黄帝像,率诸侯朝奉之。黄帝的臣僚追慕罔极,或取几杖立庙而祭,或取衣冠寘墓而守。是以有桥山之冢和黄陵之墓。黄帝曾游处皆有祠。轩辕黄帝的衣冠冢在桥山。桥山在今张家界地区的天门山。张家界天门山有三大自然石桥横跨两山之间,有崧梁桥、自生桥和断山桥。天门山古称桥山。陕西黄陵县桥山和北方其他地名桥山的地方均无张家界地区横跨两山的桥山之桥。 黄帝时期益阳作为古熊国的中部地区,熊氏族群大量聚集在益阳地区。益阳是古代熊氏起源地之一。有熊氏在益阳地区建立古熊国。黄帝登熊山是因为该地区曾经是古熊国的辖区。黄帝在益阳地区登山有两处。一处为熊耳山,另外一处为修山。 黄帝轩辕所登熊山即熊耳山,在益阳县。根据《一统志》记载,熊耳山在县西。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益阳县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峰,如熊耳状,因以为名。根据《旧志》记载,熊耳山或又谓之熊湘山。意思是黄帝轩辕所登之山。根据《一统志》记载,修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史记黄帝登熊湘,乃二山。一为熊耳,一为湘山。湘山即修山。根据该记载,熊耳山和湘山都在益阳。根据《汉书》地理志注,湘山,应劭曰在益水之阳。 益阳北部地区在古代曾经是古穈国的辖区。穈子,熊姓,高阳氏后。以国为姓的穈、糜、眉、微等姓氏主要源于古穈国。而这些熊氏都源于益阳地区的熊姓。根据《太平寰宇记·岳州》记载,巴陵郡有四姓,即麋、熊、相、猫。《方舆胜览》也认为巴陵四姓有麋氏。《吴越春秋》认为麋姓出楚麋侯。麋侯表明麋国曾经是侯国。《元和姓纂》:“楚大夫受封于南郡麋亭,因以为氏。或云工尹麋之后,以名为氏。”楚人的大姓是熊氏。 古熊国是后来楚国文化崛起的根据地。从目前的客观情况看,益阳南县涂家台古文化遗址属于古熊国地区的文化遗址。涂家台古文化遗址,位于南县南洲镇大郎城村,台地高出周边稻田约1至2.5米,遗址面积达3万平方米,经专家考证遗址距今年以上,属新石器中期偏早时期。涂家台为洞庭湖区当年探明的一处规模最大的古文化遗址,填补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早期古文化遗址的空白。距今年以上南县涂家台遗址文化属于古熊国文化的传承。 二、古蚩尤国 益阳的南部地区曾经属于古蚩尤国的辖区。蚩尤九黎人在今益阳南部地区和邵阳、衡阳等地区有广泛的活动遗迹。益阳安化地区曾经是蚩尤故里和九黎人的重要聚集地。 在黄帝和蚩尤时期,黄帝和蚩尤部落都制作铜铁兵器。蚩尤不仅用铜铁制作兵器,而且用铜铁制作盔甲。蚩尤制五兵之器,率领九黎氏族征伐各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个个穿戴盔甲,“铜头铁额”,势不可挡。后来黎氏聚集地逐渐转移到今湖南益阳、邵阳、怀化地区。益阳安化县乐安镇思游有铁山坝,铁炉冲,炉匠多,遍及湘中各地。湖湘地区以及蜀地有炼铁的耐火材料“浆泥巴”,可做溶铁窝。安化地区在古代是制造青铜器和铁器的重要生产基地,传承了蚩尤以来的冶金锻造的工匠技艺。 安化当地《志心皈命礼》记载:“奉请始祖蚩尤帝,震天动地大将军,身披金甲耀日月,手执钺斧映乾坤。祈晴祷雨刹时间,附体圆光通事意,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邪道尽皈依。兵随令转将随行,百万雄兵前后卫,屡经百战立奇勋,今古相传供战神。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神功加拥护。”始祖蚩尤在益阳安化地区特别是蚩尤故里,被视为神人。 在古代益阳地区,牛角象征蚩尤始祖的角。凡请神、安神、祭雨、喜庆等活动都要吹牛角。思游民居屋顶两边都用青瓦砌成两只弯角,形成牛角。当地男子喜好操持蚩尤大斧闯耙。古代成年男子外去要带闯耙。《闯耙谣》记载:“跟着蚩尤大将军,威风凛凛出山林,弓弩刀戟铜头顶,雨雪风霜铁额迎。手执闯耙闯天下,脚踩定盘定乾坤,踏平世间不平路,诛杀人间无道人”。蚩尤的大斧闯耙也是古代益阳地区的重要兵器之一。 蚩尤乃苗人瑶人黎人等的祖先。苗人瑶人黎人等都使用魂瓶作为亡魂认祖的明器。祭司巫师要妆扮成蚩尤祖先神的形象,才能有效使用魂瓶引导亡魂认祖归宗。古蚩尤国有蚩尤护身符和蚩尤神咒等文化传统。在益阳和怀化等地区,古代人们都给小孩子佩戴蚩尤护身符。蚩尤护身符必须符不离身。以防失魂弃魄。丢了蚩尤护身符,要请蚩祖再赐一个。“蚩尤神咒”是古蚩尤国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在安化地区,佛道儒巫各派都奉蚩尤为祖先神灵。在做法事时,都要使用蚩尤神咒。 在大湘西古文字的玉器文字中,有一类蚩尤护身符和蚩尤神咒的神佑玉器文字。这些玉器虽然细小,但是上面都有大湘西古文字或者蚩尤牛角图像等。这些神佑玉器文化在益阳安化地区和怀化地区等地曾经非常流行。 古蚩尤国的工匠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工匠文化是称匠文化。在安化思游地区,目前还有秤师人以上。安化是全国秤匠文化的发源地。秤匠文化相传源于女娲娘娘赠送秤匠五件宝。一面蚩尤旗、一把量天尺,一个圆磨石,一只小鞋子,一把铜丝刀。秤匠有一担工具箱,前面高箱称为南斗,后面矮箱称为北斗。为了象征蚩尤铜头铁额,秤杆前头包有铜皮,秤钩铁制。秤杆吊环用两只牛角合拢。秤杆吊环横轴,称为秤刀,挂有子刀、老刀和边刀。 古代益阳地区还有蚩尤神社文化,神社由两根柱子加横梁构成。横梁两头翘起似牛角。两根柱子加横梁的材料可以是竹子的、木头的和石头的等。此种蚩尤神社文化目前在安化地区秤匠文化中还有所体现。秤匠的高箱前面有二根竹片加横梁,谓之二根旗杆。秤匠围裙使用后,要挂在二根旗杆上,象征蚩尤战旗。蚩尤神社文化后来在秦汉时期传播到日本,成为日本的特色文化。记得当年在日本大阪温泉酒店的榻榻米上,与关西大学校长等人讨论中日历史文化时,西原教授强调神社文化在全世界只有日本有。我说日本的神社文化源于湖南,当时大家都不相信。可惜湖南人也已经忘记湖南古代曾经拥有榻榻米文化和蚩尤神社文化。 三、古益国 古益国是益水流域的古益人建立的方国。在尧舜禹时期,古益国是伯爵国。当时,伯益是益国的君王。禹王禅让帝位给伯益,后来禹王的儿子夏启攻击伯益,废除禅让制度,建立家天下的夏王朝。伯益为了规避夏启,率领益国人大规模迁徙到西土。夏启追杀益人,也追赶到西土。在西土,伯益后裔称为夏伯即亚伯。亚伯拉罕是伯益的后人,曾经遭到夏启的后裔二世宁王的追杀。 古益人曾经在益阳的益水即后来的资水流域建立政权。资水原先称为益水。《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益阳县注:“应劭曰:在益水之阳。”《水经·资水注》记载:“茱萸江又东径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应劭曰: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益水即后来的资水。在明清时期,资水流域还保留一段河流称为益水。 古代益阳地区的益水流域有一种鸟,名叫鹢鸟。鹢鸟可以引导迁徙族群乘船沿水路迁徙。古代益国人的族群沿着水路迁徙,往往依赖鹢鸟的引导。所谓逐水草而居的水上族群迁徙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益国的伯益曾经随同禹王走遍世界。禹王和伯益、后稷、大章、竖亥等对全球资源作了广泛调查,这在《山海经》中有充分的体现。当时,中国的铁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有关记载主要体现在《南山经》和《西山经》中。 舜帝时期,起先任用垂担任共工官职治水。垂以共工为戒,治水行为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为皆中法,故亦传宝之”。《舜典》称禹、益等六人新命有职,与四岳十二牧凡为二十二人。新命六人中,禹命为百揆,契作司徒,伯益为秩宗,皋陶为士,垂作共工。垂与禹、契并列,即是卿官。卿官之外别有四岳。舜帝后期众人推举禹领导治水。禹念其父前非,决定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一切为群生着想。禹王治水的过程中,伯益绘制了《九州火干图》,方便禹王根据地图了解地形。伯益是少昊的后裔,伯益懂鸟语。伯益率领益国族群曾经达到古埃及地区,并且将鸟族文化传播到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从考古情况看,益阳地区的麻绒塘古遗址文化相当于古益国时期的文化。麻绒塘古遗址位于益阳市资阳区李昌港镇麻绒塘村。遗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台地上,位于益水即资水流域的冲积平原,现存面积约平方米。遗址剖面深达标1.5米,主要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麻绒塘古遗址出土有较多的陶鼎和玉璜等。 四、古沚国 益阳地区曾经在商周时期属于古沚国的辖区。古沚国的国都在今邵阳地区。但是,益阳地区留存有古沚国的文化。从考古情况看,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羊舞岭遗址相当于古沚国时期的文化遗址。该遗址面积有多平方米。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鼎、釜、罐、豆、壶的残片和一些石斧、石铲等石器。在羊舞岭遗址地区,还发现大片的房屋基址和墓葬。该商周文化遗址在古益水即今资水流域尚属首次发现。过去考古学家普遍有一个共识,即商周文化不过长江。此为北方中心论的典型观念。随之益阳地区和宁乡地区商周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如今再也没有人说商周文化不过长江了。 五、古澧州国益阳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属于古澧州国的范围。唐朝皇帝武则天于公元年制造九鼎,鼎藏澧州国九龙寺。宋代皇帝赵祯于公元年铸制九鼎,为澧州九溪城赵祯皇宫用鼎。其中二鼎有铭文19字,铭文内容为“尚有娣心赠澧州龙叔宝不知天下士赵仁宗手书”,鼎高.50cm,鼎口直径56.50cm,鼎腹围.00cm,鼎足高70.00cm。鼎身九龙,或有宝物图饰。唐宋时期,湖南益阳地区的冶金锻造业已经发达。宋代以来,大湘西地区的冶金业一直在发展中。 六、古张楚国 益阳地区在秦朝末期曾经属于张楚国的辖区。楚人为了推翻秦朝政权,响应陈胜张楚国的号召,为恢复楚国政权而努力。从考古情况看,益阳兔子山遗址反映出张楚国文化。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三里桥铁铺岭社区,地处资水与兰溪河交汇处的铁铺岭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当时称为铁铺岭城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该遗址出土的简牍表明铁铺岭城址乃楚汉至宋元益阳县县治之所。 兔子山遗址的古水井中出土大量的简牍,总数达一万余枚。简牍中有战国的,也有秦汉时期的,还有三国孙吴时期的。其中有木觚上出现“张楚之岁”字样。这是首次出土关于张楚政权的考古资料。其中还有木牍上记录秦二世即位时的文告。益阳兔子山遗址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六、宋代大郎城 益阳南县考古发现涂家台遗址附近原大郎城有九座古炮台。炮台围起的圈内随地可以发现古代青砖老瓦。根据《南县乡土笔记》记载:“大郎城在二郎城(实为三郎城)之南,现存土堡八九处,高四五丈不等。如连珠式。”大郎城与宋朝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所和宋将岳飞有关。九个炮台呈圆形分布,围出高出周围地面约2至3米的土台,形成大朗城的城墙。 益阳地区古代方国中的古熊国历史文化长期影响到楚国文化,并且传播到西方。古蚩尤国文化后来传播到日本和韩国以及美洲地区。古益国的历史文化影响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古沚国文化随着商朝末年湖湘地区方国族群东渡美洲,影响到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崛起。 杜钢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