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71230/5971033.html

贫困户在猕猴桃基地采摘猕猴桃

整齐划一的安置房、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基地,一汪碧绿溪水,周围青山环绕,金秋九月,位于安化县古楼乡东北部柘溪库区大山中的和谐村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焕发着发展的活力。

和谐村距安化县城75公里,山高路险,自然资源缺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一个典型的库区边远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做好党建引领强支部、扶贫搬迁聚活力、发展产业增收入“三篇文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谋发展、提质效,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于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群众有个“主心骨”

多年来,和谐村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振兴、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在支部这个“主心骨”带领下,党员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组织志愿者义务劳动、修订村规民约、热心服务群众。村支两委致力于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夏同兴、张光军、刘让友等致富带头人领办中蜂、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带领全村户贫困户相继加入合作社,以能人带动穷人,带领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在年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组建一支党员先锋突击队,发动20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走组入户排查、测量体温,在疫情面前“冲锋陷阵”,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产业富民,群众有本“致富经”

走进和谐村红心猕猴桃基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硕果压枝的丰收景象。“这片基地的红心猕猴桃已经种了4年,今年每亩能产生元左右的收入。”和谐村村支部书记张光军介绍。

近年来,该村将中蜂产业和红心猕猴桃产业作为村级支柱特色产业打造,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安化县和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安化县添福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该中蜂养殖合作社成员73户,有蜂群余箱,年产蜂蜜1万公斤,年产值达万元,拥有自己的商标“茶界野花蜜”。年建成的红心猕猴桃基地有54户贫困户加入,种植红心猕猴桃余亩,年产值达万元,成为贫困户和群众持续增收的长效项目。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8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元。

为了鼓励劳动致富,村里于年和年制定了和谐村脱贫攻坚产业奖补实施方案,对全村所有农户家庭种养殖业进行奖补。每只鸡奖10元、每头牛元、每头猪元、每只羊元,每户最高不超过元,激发了村民发展家庭种养业的热情,达到了增收效果。

安居乐业,群众有了“幸福家”

一排排飞檐翘角错落有致,一栋栋楼房整齐划一,走进和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幅正在描绘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搬进了新房子,贫困户一个个脸上笑逐颜开,生活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以前的老房子是木房子,采光不好,下山也不方便,搬进新房子一直是我的愿望,如今愿望实现了。”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刘让柳说。

年开始,和谐村在黄踏岩集中安置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其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3栋4层的安置房,安置贫困户53户人,已于年实现全部搬迁入住。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安置户人,已于今年8月开始陆续入住。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安心”,安置小区里完善了道路硬化、电力通讯、安全饮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了配套设施,并在小区种植园林苗木、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来源:安化党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yangzx.com/yysdl/8002.html

------分隔线----------------------------